河南省濮阳市供销社系统以大力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切入点,通过开展系列化服务,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民生产组织起来,实现了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目前,全系统已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139个,其中种植业47个,养殖业19个,消费类60个,加工业12个,其它行业1个,入社农户42600户,带动辐射农户45800户,年助农增收4500万元,使农民减少投入830万元。
在创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他们着力搞好“三个结合”:一是结合社属企业农副产品的加工、经营优势和当地农业产业优势,搞好农副产品的加工与购销,切实帮助农民把农副产品销出去,促进与国际、国内市场的有效对接。全市供销社系统依托自身2.5万锭棉纺能力,大力加强棉花深加工业务,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濮阳县养猪协会以改良品种、强化技术指导和扩大销售为切入点,实现养殖户科学喂养,疏通销售渠道,服务范围涉及到全县9个乡镇80多个养猪场(户),每年组织销售生猪达到20万头,助农增收600多万元。
二是与科研部门结合,做好优良品种和农业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工作,促进农业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转变。全市供销社系统以棉花专业合作社、棉麻公司、棉花协会为依托,通过与科研部门“联姻”,开发和引进高产、优质棉种,引导农民开辟棉花高产开发基地2.5万亩,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购,实现科学种植,产业化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种植业效益。濮阳县金龙源养殖专业社充分利用当地林木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引进先进养殖技术,组织农民开展白鹅和金蝉养殖项目,使得林地亩均产值增加5000元。
三是结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格局,促进农业生产向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转化。市星辰制丝公司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通过为农民提供桑苗、蚕药、蚕具、蚕种,开展全程系列化服务,实行保护价收购等,在系列化服务中实现助农增收。公司累计发展桑园6000余亩,涉及全市五县二区42个乡镇的210个村,3000多农户,为农创收5000多万元,助农增收1000多万元。濮阳县无公害农产品协会针对当地水稻粗放式生产,科技含量低,销售不畅的现实,引导农民开展水稻的无公害生产。该协会用两年时间就已发展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10万亩,并建立了年加工能力达3万吨的精米加工厂,注册了商标品牌,为农民提供统一供种、统一种植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高价回收的系列化服务,实现了产业化经营,年为农创收1500万元。
供销社创办、领办的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紧贴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为农民开展各种特色服务。一是开展信息服务。积极为社员收集、反馈市场信息、销售动态,指导社员按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品种,确定生产规模,做到有计划生产。二是开展统一供种子、种苗、化肥、饲料服务。三是开展统一病虫害防治和防疫服务。四是开展销售服务。通过与农民签订生产回收合同,实行保护价敞开收购,最大化地保护了农民利益,降低了农民生产风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五是开展融资服务。为破解农村普遍存在而又自身无法解决的小额贷款难问题,指导濮阳县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建立许家屯等28个“农民互助合作社”,入社社员438户。互助社创建的团购团销、生产互助、贷款互助、文化合作四大平台增强了农民的互助合作意识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互助社已累计发放贷款51万元,仅2006年组织农民开展农资团购使其减少投入65600元。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