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11月4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河南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帮助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潜力巨大,但还需要多方给予扶持,使其能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11月2日,团省委邀请省九次党代会农村青年宣讲团成员、河南农业大学教授赵翠萍来到新郑市,走入田间地头和农村青年深入交流。
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增收20%
新郑市的孟文超2009年成立天邦蔬菜种植合作社,现在合作社的土地已经达到1200亩,入社农户68户。
“合作社成员把土地交给我们,他们可以出去打工,也可以在合作社里打工。”孟文超说,在合作社打工的农户,一年收入在万元左右,“比自己种地的收入还要高。”
据了解,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全省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0758家,入社农户175万户,辐射带动农户257万户。
“虽然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较大,但在水平、规模等方面在全国还是偏低。”赵翠萍说,全国农户入社的比例是10%,河南仅为7.3%。“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潜力巨大。”
发展遭遇瓶颈尚需多方扶持
赵翠萍说,河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多处在初级阶段,是一种比较松散的联合,还不够规范和标准。“制约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资金上的、制度上的、人员上的都有,但文化的因素更多一些。”
赵翠萍表示,在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引导青年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争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她认为,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予更多扶持,而且要加大对规范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记者冯 芸)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