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线讯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力度,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阳春三月,笔者走进印江板溪镇凯塘村印龙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黑色的菌棚一座连着一座。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成员们正在加工菌材、制作菌棒,紧张地进行着夏季菇的生产。
正用三轮车运输菌棒的周刚说道:“自从加入合作社后,我们菇农就不担心技术和销售了,我还有两份收入。”
“两份收入?”周刚笑着解释,他加入合作社后,每天在菌厂里打工,每个月算来都有2000多元工资,年底还可以分到红钱。
2011年,印江自治县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该县板溪镇率先成立了首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去年,该合作社共生产香菇和黑木耳151万棒,各项收入达348万元,可分配资金143万元,周刚也按规定分了7.5万元的红利。
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增收,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生产与市场销售紧密衔接,实现由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小生产到“抱团”对接大市场的转变,为群众减轻了市场风险,增加了收入。
以前,一直是单打独斗的该县洋溪镇曾新村种茶户刘赟,2011年通过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后,茶叶经济收入增加到原来的3倍。
“没有加入合作社前,我种植的50亩茶叶每年收入只有2万元左右,去年加入合作社后,我50亩茶叶收入有6万多元。”谈起农民专业合作社给农民带来的好处,茶叶专业合作社成员刘赟深有感触。
2011年3月,该县洋溪镇茶叶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刘赟就第一个报名入股2万元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投产运行的第一年就实现产值96万元,利润达12万元。去年底刘赟就分得了15000多元,茶青收入近5万元。
据了解,自2007年以来,该县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并通过政策指导、部门联动、产业推动、能人带动等有效措施,促进合作组织快速发展。通过“强弱联合、订单农业”等方式,积极培育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该县已投入近300万元资金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提供技术培训、信息交流、品牌宣传和产品推介。该县已组建茶叶、烤烟、食用菌等农民专业合作社105个,加入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数约2500人,带动1800户群众致富。(左禹华)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