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合作社要闻
云南普定县猫洞乡新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党支部铺就群众致富路
时间:2012-04-27 10:50:15来源:作者:阿卡

  

  “新民村过去是一个以挖折耳根、苦蒜等野菜卖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边远穷山村,现在群众提蓝上街买菜,收入稳定”,普定县猫洞乡新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汪俭奎自豪地说。

  猫洞乡新民村地处普定县东北部,距县城34公里,过去是一个矛盾突出的难点村,村民常为矿群矛盾上访,如今变成了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事干、农民增收有来源的和谐新村,前景一片大好。猫洞乡新民茶叶专业合作社自2008年成立党支部以来,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支部+基地+农户”的致富发展新路子,从一个以单纯生产茶叶为主,发展成为一个集茶叶、中药材及养殖等综合开发为一体的合作社,现建有茶叶、中药材基地4000余亩,成员达415户1695人,辐射带动周边村寨茶园12000亩、中药材10000余亩,惠及群众8000余户,年创收达300余万元。

  关键时刻,党组织提振信心

  猫洞乡新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汪俭奎,曾任猫洞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团主席。1999年6月退休后,目睹新民村群众常为几十或几百斤救济粮纠缠、为些许小事常找政府麻烦、为完成生产而不讲效益粗放种植的一幕幕,汪俭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千方百计寻找一条致富路,带这一方群众走出困境。

  土生土长的汪俭奎,深知种植茶叶是一条好路子。从退休那年起,他便多方奔走引项目,深入群众搞发动,一门心思投入到茶叶种植产业上。但由于村民认识总不到位,老是粗放种植、粗放管理,致使茶叶种植的效益得不到应有体现,群众种植积极性不高。2007年9月,为改变被动局面,在汪俭奎的努力下,决定成立新民村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走合作发展道路。然而,现实的困难让合作社经受了严峻的挑战,由于资金缺口大、群众思想不统一,合作社陷入了困境,甚至到安顺联系相关部门支持都没有车费。无情的现实,让这位坚强的老人徘徊着、犹豫着,一度产生了放弃继续发展的念头。

  2008年,乡党委得知新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困难后,立即派人到合作社指导成立党组织,并坚持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动力,切实帮助合作社解决统一群众思想、提高群众认识等难题,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同时,还针对合作社急需建厂房等实际困难,给予10余吨水泥和8000余元树木的支持,帮助合作社渡过了难关,增强了发展信心。正如汪俭奎所说:“在关键时刻,是乡党委的支持、打气,帮我们建立党支部,才使合作社的发展有了主心骨,重振了我们的信心。”

  依靠科技,党组织带领群众闯市场

  合作社创新了管理方式,实行重大事务支委会提议——理事会讨论——支委会审议决定——生产科室执行的工作机制。很快,合作社实现了统一收购茶青、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目标,茶青从以前的2元/斤提高到20元/斤,今年甚至达到50元/斤。群众尝到了茶叶种植的甜头,入会的积极性高涨。2009年,合作社成员发展到236户,覆盖了全村一半以上的农户;茶园面积达2100亩,比2008年增加了10倍,成员入股资金达到了160万元。

  合作社党组织坚持从提升茶叶品质、树立品牌、站稳市场入手,着力依靠科技提升茶叶种植和加工水平。4年多来,通过党组织联系,多次聘请市关工委、省市茶叶专家技师到基地开展培训会15场、培训人员达9750余人次。

  科技的力量,使茶叶倍受市场亲睐,已注册的“罩子山独芽”、“罩子山毛峰”品牌茶叶价格一路飙升。2011年,合作社生产的茶叶在上海市场已能卖到1400元/斤,一般的办公用茶也在150元/斤左右,茶叶的年产值也达到了224.82万元。合作社党支部也因此被市委、县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五好基层党组织”,安顺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安顺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调整结构,党组织牵线搭桥

  群众尝到了合作发展的甜头,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共同发展,把自己用于种粮的25度以上坡耕地流转出来种茶叶,调整产业结构,集约经营。

  面对群众空前高涨的发展热情、面对如何用好用活群众流转的大片土地,党支部通过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多次讨论,决定走出去寻经取宝。

  合作社支委一班人走出了山村,走进了省、市、县关工委,走进了农业、林业、供销等部门寻求支持,走进了眉潭等标准茶园参观取经。工作经费不够了,他们就自己垫;饿了,他们便吃些自己带的简便食品。用他们的话说:“这样没日没夜的拼命干,就是要寻找一种成功,就是要为群众找路,就不能图个人回报。”

  很快,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新民茶叶专业合社引来了新的合作伙伴,引来了新的技术支撑,找到了一条以茶叶、中药材和生猪养殖综合发展的路子。2010年,安顺市供销社在新民村指导群众试种中药材,指导群众对茶园进行标准化管理,一举取得了成功。同时,市供销社以入股的方式,投资20万元用于茶叶种植,县供销社投资5万元用于种植茶叶,市供销社投资80余万元用于中药材种植。2010下半年,安顺天元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在新民村建立了中药材种植育苗基地,投资26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中药材初加工厂房。2011年,贵阳中医学院魏升华教授到新民村蹲点,成立了新民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并对药材种植的种子选购、下种、出苗、成长等过程进行GAP认证管理。2012年,由合作社成员采取入股方式,投资在茶园附近建设占地17亩的生猪养殖基地。目前,合作社现有固定资产287万元(不含茶园),仅无公害茶叶加工的机械就有22台;除了拥有一栋办公楼外,还有名茶加工车间、大众茶加工车间、化验室、包装车间等生产设施;今年,新投资200万元新建中药材初加工房,茶苗育种700多平方米,烘房5栋,冲洗池4个,水池400立方米,活动厂房380平方米。新民村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向科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正如村民所说:“如果没有合作社党支部,我们单家独户种茶根本就请不到老师来指导,根本就无力采用新技术制茶,根本就找不到致富路子。”

  致富群众,党组织凝心聚力

  发展中的新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坚持以致富群众为根本,积极带领群众发展。

  有偿流转土地,吸引群众成为产业工人,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对愿意把土地流转出来种植茶叶和中药材的群众,每年每亩土地付给300元的租金。专门对流转土地的群众进行茶叶和中药材种植培训,吸收他们到基地务工,稳定流转土地群众收入。据统计,自2011年以来,合作社每月的用工量均稳定在100人以上,每月发给群众的务工费均在10万元以上,仅2011年3月,合作社发放给务工人员的工资就达21万元;全村群众一年单靠茶、药材基地务工收入就达150余万元;全村流转的种茶土地就达3000余亩,中药材种植土地就达600余亩。

  定单农业让群众放心发展。采取“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坚持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产品包装、统一销售方式,与基地外群众签订茶叶、中药材种植合同,保底收购。目前,合作社辐射带动的8000余户群众都与合作社签订了相关的种植合同。

  规范化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新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党支部还从全乡茶叶整体发展的大局出发,投入30余万元引进规范化的茶叶加工设备,积极开展全乡茶叶的集中加工,着力提升茶叶品质,保护茶农的利益。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