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合作应运而生
早在2004年前,黑土地上就冒出农民合作组织这株“异草”。农业发展的车轮把万千面朝黑土背朝天的农民载向市场,市场的优胜劣汰唤醒了先知先觉者,单抢匹马闯市场步履艰难,于是他们寻求合作,意欲牵手过河,抱团取暖。
肇东市向阳乡,瓜菜生产专业乡,世纪之初,种惯大田的农民们种瓜菜种出“甜”日子,于是,瓜菜风横扫大苞米,邻近几个乡有3000多亩地改种了瓜果蔬菜。收获季节,来自东北三省和南方的商贩蜂拥而至,临乡公路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然而热闹之中却蕴含些许无奈,瓜菜多了,商贩压等压价,收入总比预想的差一截,甚至出现增产不增收的菜贱伤农现象。
如何才能保住乡亲们的荷包?向阳乡中心村退伍军人许彦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为什么不把菜农团结起来,统一外销呢,这样是不是可以抢得销售上的主动?”
2004年,许彦彬牵头办起了“向阳瓜菜协会”。“团结”效益很快显现,加入协会的菜农不但卖得快,还卖得好,于是协会迅速壮大,没到几年工夫就发展会员近3000人。
有了组织,瓜菜生产就有了章法,看天吃饭的农民开始看市场下菜碟,并且田间禾苗享受到了科技“雨露”。2004年,许彦彬发现各地批发西瓜种子量减少近一半,他立即鼓动会员增种西瓜5000多亩,结果“西瓜户”都暴赚了一把。2007年,4000多亩番茄突遭疫病,农民忧心如焚,许彦彬立即与杜邦公司上
海总部联系请求救援,公司派专家飞赴绥化,深入田间会诊出方,协会出资雇用8辆大客车,将数百名农户拉到现场“面授机宜”,结果药到病除。
协会成了这个乡瓜菜经济发展的助推,每逢瓜菜成熟之时,邻近向阳乡的公路两侧绵延3公里,全是堆积如山、琳琅满目的瓜果蔬菜摊,人流如潮,车马“弄潮”,这段贯通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的公路成了肇东市最大的瓜菜批发市场。
发源于民间的协会、农民股份公司等初期农民合作组织之花被我市决策者敏感采撷,各种合作组织迅速争艳农业百花园。2006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
布,更是一种催化和促进,2011年末,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036个,比《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前增加2602个,增长了6倍,
平均每年递增47.6%。今年1至6月,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805个,比去年增加769个。
并且,合作组织服务范围从刚起步时的资金、技术、信息服务,成长为产前联合购买、产中技术服务、产后加工销售等,涵盖了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
多项服务内容,经营范围已由原来的种养业,向加工、劳务、运输、信息、技术和销售等多个领域延伸。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以产加销一体化服务为主的
2036个,以生产服务为主的1178个,以购买服务为主的74个,以运销服务为主的62个,以加工服务为主的49个,以仓储服务为主的20个,其他
386个。
一花六果
从粮食生产加工、饲料加工供给、秸秆及副产品加工、种子生产加工线,到产业包装生产、餐桌服务、农产品物流销售、信息化服务,30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如蜂群飞进黑土地,有组织,有合作,有分工,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业大合作,一花正开出六果。
其一是组织化程度提高和抗御风险能力增强。2005年5月,安达市先源乡友谊村党支部书记汪召军与14名党员骨干、181户农民,组建了“友谊奶牛协
会”,合作养奶牛2800头。协会实行繁育配种、疫病防治、饲料购置、鲜奶销售、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六统一,收到了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仅购置饲料一项,不但质量可靠,每公斤价格还省出0.2~0.4元不等,等于每户每年增收4000多元。奶牛的单产量也由5000公斤提升到5800公斤,统一管理、统一饲喂、统一品种改良、统一防疫灭病、统一鲜奶销售、分户结算的“五统一分”经营模式,奶牛单产平均提高了0.5吨以上,销售价格高于散户0.65元,入社托养奶牛比散户饲养奶牛每头增加效益2000多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成为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重要市场主体,通过合作与服务,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业市场化步伐,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不利格局。多数专业合作社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通过统一制定生产技术规程、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防病灭病、统一销售农副产品、统一进行财务核算等有效方式,很好地实现了
标准化专业化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化运作,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其二是新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兰西县兰西镇向阳马铃薯种植合作社,重点推广马铃薯复种秋白菜实用性专业新技术,采取使用新品种、篓式早催芽坐水种、扣地膜提积温等技术措施,亩毛收入达1万多元,入社成员亩分红8200元,比不入社农民亩多收入1243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扩大,为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个有利平台。全市主栽作物的先进栽培模式,如玉米大垄双行、地膜覆盖和密植通透栽培,大豆垄三栽培和小垄密植,水稻智能
催芽、大棚钵体育苗超稀植等主推技术,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实践后得到大面积推广。
其三是农产品有了市场竞争能力。兰西县长江乡光辉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水田5万亩,依托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注册了“河顺”牌大米和杂粮,根据市场需求,利用资源优势,打优质牌,走有机路,生产的“河顺有机贡米”、“河顺珍珠米”、“河顺香米”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超过了五常市的稻花香米。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统一组织生产,有效地保证了农产品质量。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拥有自主注册商标40个,取得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等
“三品”认证184个。
其四是拓宽了增收的渠道。庆安县平安镇东泉水稻专业合作社始建于2008年8月,是由东泉米业公司牵头发起,与水稻生产基地部分农户联合嫁接而成的“企业+合作社+农户”产加销于一体的产业化型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社员由建社之初的5户发展到29户,入社面积由300亩扩大到1500亩;
带动周边农户258户,面积15000亩。2011年实现总收入100.8万元,农户入社后较入社前户均增收1.5万元。从而走上了企农共建、互利双赢、
共同发展之路。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以对成员服务和维护成员利益为宗旨,对内为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系列化服务,对外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参
与市场竞争,使入社成员得到更多的经营收益,增加了农民的生产经营收入。通过联合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户,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了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通过规模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统一销售农产品,减少了交易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参与农产品加工、营销等经营活动,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使社
员分享到更多的农产品加工增值利润。同时,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组织,按照世贸组织规则,政府对农业、农民的扶持,可以通过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
来实现,减少财政运行成本,提高了农民的政策收益。种田能手、专业大户以土地流转的方式获得大量土地经营权后,通过集中管理,规模经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加了收入;同时,转让方在将土地转出获得相应转出收益的同时,通过外出务工还可获得一份收入。
其五产业化进程在提速。望奎县先锋镇金穗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个集水稻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经营合作社。合作社依托龙头企业,以东北农业
大学为技术支撑,专门为合作社成员组织采购、供应种植水稻所需要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并收购、销售成员的产品。合作社批量购进良种、农药、化肥
等生产物资提供给合作社成员,仅此一项就为每户成员节省资金1500元。统一销售的水稻价格比市场价格平均每公斤可高出0.1元,亩均实现效益1400元。合作社积极打造“龙蛙”品牌商品大米,产品已远销到重庆、昆明、贵州、石家庄等20多个省市,龙蛙商标被评为黑龙江省著名商标。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
挥其市场主体作用,紧紧依托龙头企业搞规模生产,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成为龙头企业基地型专业合作社;一些合作社直接面向市场搞生产营销,形成了“市场+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成为生产营销型专业合作社;还有一些合作社直接面向市场,利用自办的加工企业,对生
产的产品加工增值,形成了“市场+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成为产加销一体型专业合作社。
其六大农机开进田间。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扩大,使大型农业机械有了用武之地,使大部分农民走出了土地,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提高。据对北林区双河镇10
个种田户实测,规模经营与小农户相比,种植水稻亩平均减少支出90元(主要是机械代替人工),增产80公斤,增收240元,合计330元。海伦市海北镇农
机专业合作社,以发挥大型农机具作用为依托,通过统一整地、统一购种肥、统一播种、统一管理“四统一”的生产经营方式,2011年规模流转经营11个村、
5530户农户土地共10万亩,规模代耕土地20万亩。与农户自主经营方式相比,降低生产成本10%,增加产量20%以上,同时通过规模经营,解放出
5400名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均劳务增收1万元。
六种模式
现代化大农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规模农业,那么家庭承包如何实现规模化?
走合作化之路,是我市从实践中探索出的有效途径。于是,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为“第二次飞跃”的重要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加快
农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和首要工作,今年6月14日,被确定为是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海伦市)现场推进会议的核心内容和部署重点。
企业带动型、能人领办型、农机承载型、场(院、校)地方共建型、乡村干部牵动型、市场引带型等六种从实践中创造的切实可行的模式,让我市各级政府找到了主攻方向和努力目标。
企业带动型合作社。依托现有骨干龙头企业,同时积极培育、引进与地方优势资源相关联的有实力企业,建立以企业为牵动的专业合作社,形成“企业+农户+基地”和“企业+合作社+基地”的经营合作模式。
能人领办型合作社。发挥乡村干部、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各类能人的引带作用。以这些能人为核心,将经营同一产业的农民组织起来,兴办具有本地特点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机承载型合作社。发挥现代农机合作社机械装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标准化水平高和适合规模化作业的优势,通过土地入社、入股、转包、转让、租赁、委托、代理等形式,大力推进土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
场(院、校)地方共建型合作社。借助国有农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人才、资金、设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优势,吸纳当地农民积极参与,组建生产、加工和技术服务等类型的合作社。
村组干部牵动型合作社。发挥村组干部群众基础好、威望高、组织战斗力强的优势,进行领办创办;也可以村集体为依托,带领农民建立适合本地特点的合作社。要在全市开展“万名乡村干部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行动”,同时实施“双培工程”,即把更多的村干部培养成合作社的带头人,把更多的合作社理事长发展为村
干部,增强合作社的经营发展能力。
市场引带型合作社。发挥各地农产品质量、特色、品牌、区位等优势,通过建立完善各具优势特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物流中心,促进各类生产型、加工型、流通型、服务型合作社发展。
各种合作组织的健全和发展直接推进了全市土地规模经营,今年我市规模经营的770万亩中,大户经营面积占289万亩,合作组织经营面积277万亩,家庭
农场经营面积30万亩,农户联合体经营面积129万亩,涉农龙头企业经营面积23万亩,村集体经营面积5.8万亩,场县共建经营面积18万亩。经营主体以
大户经营、合作组织经营、农户联合体经营为主,分别占38%、36%和17%。
组合优势成强势
北林区永安镇永兴村全村688农户全部加入水稻、农机、烟叶、蔬菜4个专业合作社各专一业,大农机有了用武之地,新技术、新信息、现代化管理手段武装出
精准农业雏型,产业化不再是遥远的设想。创办于2011年的大成福米业公司当年创收1700万元,“大成福”牌注册商标,让这个村的香瓜成为贵族,最高每
公斤卖出80元的天价。2011年这个村人均收入1.5万元,高出北林区农民人均收入6791元。
这一民富村强愿景的实现者是北林区永安镇大成福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家一户小生产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呼吸艰难,而大合作把分散农户,按环节组合、按领域组合、按区位组合,按其所有的共同优势生产要素组合,组合优势成强势,分工分业,求精求专。
于是,科技有了植入点,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牵手望奎县东郊乡顺达马铃薯合作社,东北农业大学成为望奎先锋镇金穗水稻合作社的技术支撑。掌握着科学技术这一先进生产力的科研院所,在大合作中与我市的农民结成联盟。
于是,农业生产找到了通往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法门”。肇东市五里明镇组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下辖8个合作社,2230户农户入社,7万亩土地规模
经营。肇东市中宝蛋鸡养殖合作社把向阳乡变成东北最大的笨鸡养殖及鸡雏生产基地。庆安县平安镇东泉乡水稻合作社成为这个县东泉米业公司的第一车间。
于是,土特产在大市场上登堂入室成了座上宾。望奎县东郊乡顺达马铃薯合作社的马铃薯四上哈洽会,六入农洽会;兰西县长江乡光辉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河
顺”牌大米和杂粮,价格超过了五常市的稻花香米;青冈县民政乡公平瓜菜种植合作社的“公平香瓜”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当家花旦。
从自发出现到快速发展,全市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村基层组织,即是指挥,又当先锋,即深入地宣传,又见形见影地示范,让农民看到合作化的曙光。
合作化托举起现代化大农业的恢弘气势,国家部委领导来绥看后说,理想中的现代化大农业,在绥化看到了,而且确定把绥化作为示范基地,集中力量加大投入。
大合作,变成第一张骨牌,被政府这支“有形之手”潇洒地推动出现代化大农业的“多米诺”效应,最后一个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必然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张硬牌。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