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合作社要闻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开拓农村生态旅游市场———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众森林业种植合作社交流材料之六
时间:2013-03-08 00:00:00来源:中国三农资讯网作者:刘毅

  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众森林业种植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现有农民社员320人,林下种养基地3个,面积4500亩,涉及当地10个造林大村,辐射带动周边种植中药材600余亩,开创南阳林药套种成功的先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因地制宜,创办合作社
  2004年,黄台岗镇党委政府响应国家号召,从实际出发,号召群众沿白河东岸种植了近12000亩杨树林地,其中退耕还林4000多亩。前二年林地套种了花生等低杆作物,杨树的长势还行。但随着树龄增加,树荫增大,林地里已不能套种粮食作物了,大量的林地开始闲置荒芜。由于缺乏耕作、施肥、浇水等管护措施,杨树的生长已慢慢停滞,再者杂草过多,一到冬季,极易诱发森林火灾。退耕后大部分群众仅靠3分耕地和国家补贴的每亩每年300斤小麦勉强度日,生活比较困难,因此,开发林地资源势在必行。2008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扶持下,一个以开发林地资源为主要目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宛城区黄台岗镇众森林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众森林业合作社成立后,即与300多户农民签订合同,获得了1000多亩林地的使用权,群众每亩林地每年享受保底分成40元,盈利分成10%。合作社购置了旋耕机,四轮农用拖拉机等农用设施,黄台岗镇的林地资源开发正式启动。
  二、探索实践,开发林地资源
  合作社创立之初,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技术经验几乎是一片空白,由于缺乏技术经验,2008年春合作社种植的近千亩药用荆芥遭遇连连暴雨,几乎全部绝收,亏损近20万元,遭遇当头一棒。痛定思痛,合作社先后赴安徽、陕西、山西等林药套种成功的地区考察,走访药材产区田间地头,同药农促膝长谈,学习经验,并请教农业科技专家。得出经验:一是林地下雨和大田下雨不一样,众多雨点在树上汇集一起,形成极大的水流流下,极易将幼小的药苗冲死、冲倒,所以必须选择雨季来临时已经长大且耐荫、喜荫的品种,二是,大面积大范围种植管理措施不可能及时到位,必须选择管理粗放、粗生易长、技术简单的品种。2009年合作社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筛选了牡丹、芍药、白芷、急性子、红花、芦芭子、丹参、知母等十多个品种,带领群众又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中药材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就必须符合中药材GAP管理规范要求,达标的前提是增施有机肥,减少化学肥料投入并合理使用农药,否则不可能长远发展。为此,合作社与天冠集团协调,把该集团的大量沼渣施入林地,从而减少了化肥投入,改良了土壤结构,提升了药材品质。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10年,合作社种植的8个品种获得成功,白芷每亩达到3000多元,所产药材深受安徽亳州药商欢迎,很快销售一空。同时,与安徽万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亳州五马地药材市场建立了亲密可靠的伙伴关系。全省各地许多农民前来考察学习,辐射带动许昌市襄城县、卧龙区潦河镇、宛城区汉冢乡药材面积800余亩,2010年11月被河南省林业厅评为“河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三、创新发展,开拓业务范围
  针对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崇尚生态,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合作社将业务范围扩大到了森林生态旅游上。目前,从山东荷泽引进的观赏牡丹全部9个色系、3万多棵已全部嫁接、引种完毕,其中既有国产传统品种如洛阳红、赵粉、状元红、葛巾紫等亦有进口名贵品种,如日本花王、岛锦、金阁等。2012年春,“黄台岗有个牡丹园”的消息不胫而走,众多游客前来基地观赏牡丹、芍药,其中既有旅游爱好者、摄影爱好者、也有户外运动俱乐部、车友论坛、单车论坛等群体,大家蜂拥而来,2012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20000余人次。牡丹、芍药花开季节已成为当地一大景观
  合作社出资修建了近1公里水泥路,使基地与103省道实现晴雨通车。同时利用媒体的宣传力量,不断扩大合作社“林下牡丹园”这一品牌的影响力。邀请有关专家对基地充分考察规划,合理科学布局,突出生态自然特色,完善农家乐观光设施,使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既能体验农家乐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又可以体验到乡土风情、特色饮食和乡村文化。
  宛城区黄台岗镇众森林业种植合作社在林地资源开发上只是作了一个尝试,坚信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收获。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