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合作社要闻
创新经营模式 提升产品质量 引领农民增收———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中菇香菇专业合作社交流材料之三
时间:2013-03-08 00:00:00来源:中国农资供销网作者:刘毅

  一、基本情况
  西峡县中菇香菇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6月,社员42人,成员每人出资3000元。合作社切实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办事,力求把合作社真正办成民办、民管、民所有、民收益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按照服务本村“一村一品”发展思路,组织带领农民群众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科学布局,有机种植,标准生产,重点突破,成为西峡食用菌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
  二、主要做法
  (一)流转土地,扩大规模。西峡县中菇香菇专业合作社位于五里桥镇北堂村河洲组,距县城2公里,采取土地流转形式,充分利用沙滩地的资源优势,与该组47户农户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占地300亩,投资450万元,搭建菇棚800个,年种植香菇150万袋,年产销鲜香菇5000吨左右。基地划分为8个生产区,建成标准化展示厅1个,技术培训中心1个,建有恒温养菌室、产品加工室、产品展列室、废料循环利用大型沼气池等设施,年创产值6000万元,实现税利450万元,是西峡县目前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
  (二)提升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提出,预示着我国农业在解决数量短缺问题后已进入品质提升的新阶段。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获取信息有限,难以增加农业固定投入,成为提升农产品质量的瓶颈。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起了连接农户与市场、农户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一方面联结分散农户,形成规模,组织生产资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有效地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在标准化建设上,按照环境、空气、水源等标准化要求,配套自来水,配置料场,绿化基地,硬化通道在有机化种植上,从料物采购、灭菌点种、菌袋培养、出菇管理等环节上,严格把关,标准操作,致力生产无公害、绿色优质食品在规范化管理上,引用工业管理理念,实行分区管理、承包经营,由菌办强化专业培训,提供技术服务。
  (三)以产业化一体经营为抓手拓展发展空间。合作社充分利用五里桥镇具有香菇生产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技术、交通等优势,采取“政府引导、合作社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吸纳当地农民建立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公司+超市+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化模式。目前已与郑州、西安等大城市超市建立了销售联盟,能够实现香菇当天产出,当日上市销售。已建成香菇保鲜库8个,年出口各种规格鲜香菇2000吨左右,创汇7000万美元。
  (四)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双赢互利作用实现利益共同体。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存在的诸多问题,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能,合作社创办至今,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合作社指导农民发展“一村一品”。合作社以发展香菇种植为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专业生产格局。二是合作社统一组织产品销售,按实际销售价格与社员结算货款。香菇种植规模扩大后,统一组织产品销售是合作社运作中的核心任务。目前,合作社产品销往福建、上海、郑州等10多个城市,并远销韩国、日本。合作社成员种植的香菇每棚收益达3000元以上。三是合作社发挥机制优势帮助当地村民增加收入。村民不仅可以从合作社入股中获得股金收益,也可以获得务工的工资收入,还可以从土地流转中获得租金收入。合作社把北堂村农户的承包地流转给种菇大户,每亩年租金不少于1000元,按现有用地300亩计算,仅流转出去的这部分土地年租金达30万余元。再把这部分农户的劳动力由合作社组织起来,安排到种香菇大户务工获取报酬。合作社制定了指导性用工标准,一般每天不低于60元,实际工资一般每天都在80元以上。据统计合作社所在的北堂村,全村农户大约有200多个劳动力,农民不出村的打工报酬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多元,综合年收入人均达3.5万元,是合作社成立之前收入的2倍。破解了村民“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缺的是技术,愁的是销路”的难题,真正做到引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