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泰仙寿娃桃专业合作社位于省庄镇红庙村,前身为泰山中华寿桃协会,于2007年12月在泰山区工商局注册成立,现有成员360人,科研人员18名,自属基地面积300余亩,为省、市、区科技示范基地,山东省农业大学与省果科所试验基地,产品注册商标为“泰仙寿娃”,年产量近百万斤,国内主销各省市大中型超市,远销新加坡等国,为山东省第一家出口桃类产品单位。
一、合作社成立以来的基本做法与成效
1、建立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及规范化运作程序。根据合作社刚起步的实际状况,本着边起步、边运行、边规范的原则,在合作社各项业务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着重进行了合作社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明确了理事会、会员、执行监事的各项权力和义务,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及管理制度,完成了技术代码登记、税务许可登记及银行开户行的设立,从而使合作社的运作进入了规范的轨道。
2、统一生产流程提高产品档次。合作社依托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所等科研院所,搞好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技术人员和专家每年三次对果农进行现场指导,实现了“科研院所+合作社+基地”的有机联合,达到了“科研院所有基地、农户产品有市场、专业合作带产业”的三赢目的。2009年完成了两期集中技术培训,培训人员320人。合作社制定了严格的无公害管理生产程序,实行了统一有机肥引进和合用、统一定制果品套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产品价格、统一产品包装的五统一办法。自主基地实行了节能滴水喷灌。产品于2009年通过了“绿色产品”认证。
3、广泛交流打造合作社品牌。合作社分批组织成员参加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农博会、展销会和技术交流会,重点把注意力放在了果品的销售上,该品种具有较好的产品优势和潜在的效益优势,属大型果、晚熟、外观艳丽、储存期长,采果期正值中秋、国庆两节期间,给该产品提供了较好的销售时间和空间,2009年合作社两大主导产品果苗与果品的销售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突破,合作社成员苗木销售已达142万元,果品销售175万余元,分别比2008年增加了20%和25%,合作社社员人均增收万元以上。自2008年以来,合作社开展了“泰山果树第一自管园”活动,吸引泰城广大市民来桃园承包果树,通过自身劳动来体验果树成长的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下一步的打算
第一,加大主导产品的销售力度,利用多渠道、多种形式宣传产品的优势,积极扩大销售份额,真正发挥合作社在联接市场与果农上的桥梁作用,努力提高果农的产品质量和效益。
第二,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各项工作制度,尽量实现合作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办事效率和效益,提高合作社的服务意识和水平。
第三,进一步改善合作社的工作条件,提高服务手段,增设办公设施,交通车辆,图书资料等,确实把合作社办成会员的活动阵地、学习阵地,相互交流的场所,增设生产中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强化生产各环节中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三、合作社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和制度落实和不够完全彻底,主要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技术人员的自身能力不足,有待加强和提高。
二是服务手段和能力弱,还很难形成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例如:早有打算的农机服务专业队、土壤检测与病虽害预防仪器宝,技术服务专业队还很难落到实处。
三是上级有关部门对合作社的服务的有关政策的规定还很难落到实处,使合作社发展相对缓慢。
四、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1、加大对合作社人员的培训力度。建议上级有关部门深入了解情况,有针对性、指导性举办对合作社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班。
2、提高合作社的社会地位,近年来对农业龙头企业为政策落实的比较到位,包括政府有关会议、电视、报刊对龙头企业的认可力度要比合作社大的多,有很多上级对合作社的认识只放在会议上,政策多、落实少的问题严重存在。
3、金融保险部门要为合作社广开绿灯。合作社贷款难一直是困扰合作社发展的难题,合作社的农产品如何加入保险也没有相关的政策依据。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