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合作社要闻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助推器
时间:2013-10-22 00:00:00来源:正安县委宣传部作者:彭忠卫


  如今,正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今年1至8月份新增合作社16个。截止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发展到131个,遍及19个乡镇,涵盖茶叶、烤烟、中药材、高梁、核桃、养殖、蔬菜、农机、植保等多个行业。

  近日,笔者走访了该县两家典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如何经营、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等问题与合作社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看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怎样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呢?

  林溪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茶农+基地+合作社

  走进土坪镇林溪村的茶叶基地,“茶路就是小康路”、“党心民心齐抓产业建设 群策群力共建幸福家园 ”等标语映入眼帘,看到一大片碧绿的茶叶,这是辛勤劳动的村民们的杰作啊!

  村民们为了更好的做好茶叶这个产业,在村党支部书记张继强的带领下,同时受到党的富民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村民们纷纷加入合作社,成为社员,2011年,成功创建了林溪农民专业合作社。

  “我们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依托我们当地的地理、气候、水资源、人力等优势资源,采取‘茶农+基地+合作社’的模式,这样既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又服务于林溪的百姓,更好地助推了正安县的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张继强告诉笔者。

  如今,林溪有茶园面积5000余亩,其中白茶2100亩,绿茶2900余亩。有茶农1050户,1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25户,加入合作社的有258户,其茶园面积2600亩,其中白茶1000亩,绿茶1600亩。合作社生产的产品主要有白茶、翠芽、竹叶青、毛峰、红茶、大众茶等等。

  据了解,该合作社还通过村支两委组织茶农召开茶叶工作专题会议,给村民们认真详细地讲解修剪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相关技术,使当地的茶农们学会了采摘的技术,更好地掌握了对茶叶的修剪等技术,同时,在合作社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下,为茶园安装了灭蚊灯,减少了病害虫,提高了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合作社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引进来”,即引进先进技术,购买1台提香机,请专业技师现场指导9人次,把广大客户吸引进来。“走出去”,即合作社把技术人员送出去交流学习达12人次,向别人学习先进技术及经验,促进技术革新,改善管理方法,学习珍贵经验,促进合作社加工好茶、卖好茶。如此一来,既提高了加工后的茶叶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发挥了合作社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虽然今年是大旱之年,但我社的茶叶产量比去年增加1.2倍,春夏茶共收购茶青14800余公斤,付出现金105万余元;加工成品白茶620公斤,翠芽450公斤,竹叶青320公斤,毛峰865公斤,红茶120公斤。目前,已经销售的茶叶现金收入和未销售的茶叶预算可收入现金共计达190万元,除收购茶青、生产、税收和工人工资费用后,合作社盈利30.2余万元。”合作社的理事长王涛说。

  2013年4月,林溪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贵州省绿色生态发展促进会评定为“贵州绿色生态优秀企业”、“理事单位”等荣誉称号,正安县委县政府还颁发了“正安县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提名奖”,以此来鼓励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

  在采访中,一位林溪村的茶农高兴地告诉笔者:“有了合作社,还是种茶好啊,像今年这么干旱的天气,我们家的玉米、稻谷都基本绝收,唯独茶叶没有绝收,因为春夏两季的茶叶在旱灾来临之前就已经采摘完毕了。”

  清溪河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示范作用促增收

  来到正安县清溪河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走进去后看到碧绿的一片,里面还有小公路、便道、沟渠、小水池、葡萄长廊……真是一道靓丽的景色啊!

  “我带领着4名果蔬种植大户和4名返乡农民工以实施贵州省精品葡萄标准园建设项目为契机,在县政府相关政策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11年11月经工商登记注册成立了该社,成为了党群连心文化示范园。”正安县农牧局农技干部朱克贤告诉笔者。

  合作社现有成员52名,园区规模达到1200亩,其中葡萄、红橙、桃、梨、猕猴桃、野木瓜等各200亩,套作蔬菜1200亩。有养殖场1600平方米,温室大棚30座,烘干机、有机肥加工机等农业机械12台(套)。据悉,合作社在2011年加入了贵州省果蔬协会,2011-2012年连续两年承担实施并全面完成贵州省精品水果项目。2012年还获得了“正安县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2013年还承担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

  朱克贤还告诉笔者:“目前,专业合作社收入主要是以果园行间套作蔬菜及林下养殖,今年的蔬菜、养殖收入了125万元。秋冬季还将增加苗木、花卉盆景生产,进一步完善休闲设施和场所,明年正式开展旅游接待。同时,明年部分果树将挂果投产,预计园区年总产值将达到500万元以上,纯收入达100万元以上,还可以带动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万元以上。”

  该社统一流转土地,集中经营,发挥土地的综合效益。有效解决了土地荒芜多、耕作粗放、土地效益低的问题。此外,由于园区建设内容多,精细化程度高,用工量较大,给当地的农村留守农民创造了就业机会,解决了其就业问题,还增加其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比如,2012年就解决了100多人的就业。同时,合作社还发挥了其建设标准、科技含量高和经济效益好的显著示范作用,带动了周边的农民纷纷效仿园区建设了自己的家庭式标准化小菜园、小果园、小鱼塘……

  “在这打工,平均每月可收入1000多块,加上土地流转费,比自己耕种划算多了,而且收入还稳定,没有风险。同时,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一位在园区扫地的农民工说。

  合作社还以“支部+专业合作社+党群连心户+联系户”模式建设了党群连心文化示范园,该园区以资源条件为基础、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为依托、市场为导向,紧扣休闲观光的功能,坚持“三高”即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提升品质品位,把休闲观光园建设、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结合起来,实现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充分展示了农耕文化、民族习俗、农家生活等特点,使观光农业与旅游业融为一体,成为农民增收新的突破点。

  “我们合作社成为各乡镇参观学习的首选,党群连心示范园还成为许多老人的休闲场所和游客的旅游地,积极发挥了带动、示范作用。我社将在下步工作中着力提升合作社的高科技水平和完善产品的冷藏加工设施及休闲观光设施,将党群连心文化园区打造成集生态农业、科技展示、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示范性园区,促进更多的农民增收,带领群众共奔小康。”既是干部又是合作社的理事长朱克贤说道。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