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经济合作
让农村消费成内需助推器
时间:2008-12-09 00:00:00来源:作者: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国家确定的进一步扩大内需,为经济增长寻找新动力的方针令人鼓舞。权威部门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村有2.1亿多个家庭,占我国家庭总量的67.6%,而国家统计局的测算数据表明,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将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在农村人口中对任何家电产品的普及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消费需求。无疑,进一步启动吉林省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将为该省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过去,囊中羞涩,多数农村居民只能捂着钱包过紧日子,计划买油的钱是断然不可以打醋的。近年来,中央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转移支持力度,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增加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如今增产增收,财力宽裕的农民具备了扩大消费的基本条件,但扩大农民消费却未必能“火”起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未来支出的流动性约束制约着农村居民即期消费。这些流动性约束可归结为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制度在农村改革不到位,农村信贷消费政策不完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政策覆盖面小,农村贫困面还较大,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比例较高等。这些都加大了农民对未来收支的不确定性预期,农民不得不控制即期消费,增加储蓄,以应对未来随时可能的入不敷出风险,继而用于即期消费的规模和水平都在下降,影响到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国务院日前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中,把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放到了突出的位置。随着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和可支配收入的稳步提高,农村居民享受现代化生活的愿望正呈逐年上涨之势,拓展农村消费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

  为了拉动农村消费,自2006年开始,该省广泛开展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活动以来,省内传统农家店的店容店貌大大改观,现代经营方式和营销业态进入农村,实行统一配送的连锁经营方式,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安全、方便、实惠的商品,对改变农村消费环境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尽管该省农村消费呈不断增长态势,但总体来说目前农村消费条件和消费环境仍然较差,抑制了农民的消费需求和愿望。打开农村广阔市场,首先需要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农民对于农村地区销售商品的不信任是农村消费市场经营不佳的重要原因。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民消费者仍习惯在村镇农贸市场、村镇内的代销点等地方消费,村镇设立的农家店、超市很多进货渠道“来路不明”,市场监管缺位;由于农民自身购买力有限,大型生产商、零售企业也不愿轻易去开拓农村市场,这无形中为劣质、假冒产品提供了“土壤”;另外,农村市场的售后服务和维修网点少,商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阻碍了农村消费需求的实现。此外,农村消费基础设施不配套,农村电力供应不足、电压不稳定、电费价格高和农村供水设施不配套、用水不方便,电视转播等设施落后,加大了农民消费成本,而一些耐用物品由于在农村的使用价值和消费效用的不足,影响了在农村的普及率,也使得农民的消费动力不足。这要求有关部门一方面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农村构筑安全的消费市场环境,同时也要建设健康规范的工业品下乡、品牌企业进军农村市场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和商业设施网络。

  农村隐藏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尤其在该省这样的农业大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对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出台相应的制度保障,还是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其落脚点最后都应该落实到农民受益上。只有多方努力把农民的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让农村市场“火”起来,就能带动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进而拉动该省经济的增长。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