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经济合作
中国连锁店 拚创意“过寒冬”
时间:2008-12-17 00:00:00来源:作者:

  前几年流动性泛滥,消费信心提升,中国零售业走“规模扩张”路线,不断增加据点,不断延长供应链,据点越多现金流就愈充裕;现在到经济危机年代,扩张的节奏放缓,商品的毛利率降低,“效益管理”成为零售业界的共识。

  在中国零售业萧条情况下,却有某些行业“逆势增长”。首先是网上购物。今年9月至10月举行“上海购物节”期间,甫诞生的“百联OK手机城”,手机总体销量增加7.5倍,单日最高销量增加10倍以上。

  低价折扣战 杀出一片天

  其次是百货商店打低价折扣战。专家指出,折扣营销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营销方式;而且百货商场也可“超市化”,如日本的百货商场中的超市商场,销售额超过整个百货销售总额的20%以上。

  由于股市大跌,高薪优职已成朝不保夕,中国不少中高收入家庭身家大缩水,即使要外出用餐,都尽量避免到高档餐厅,速食店和中式外卖反而大赚。就像麦当劳、薄饼连锁店等都挤满用餐客人。

  中国连锁业人士表示,超级市场本身就是经济危机的产物,诞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危机时期,具有天生的抗危机的“基因”。以食品、快速消费为主的连锁超市,受金融海啸冲击最低。

  再回溯到1997年东亚金融风暴,经济一片萧条下,吉隆坡丽嘉酒店做了很有创意的尝试。丽嘉酒店以音乐、鲜花、折扣券、标准房欢迎抵达吉隆坡的航班乘客。总经理把手机公布在报纸上,让顾客可直接向他他订房间,引来蜂拥而入的旅客。

  高档消费品 展现生命力

  旅客们可全天候接近高技术服务,比如安装好的手持式计算和其他电器设备;丽嘉酒店更准备了一套“浴室菜单”,提供旅客洗澡时享用酒类和点心,住宿超过五夜的客人还会得到真绣花枕套。

  2001年美国通货紧缩时期,以星巴克为代表的高档消费品不但没受重创,而是显示特有的生命力。那年星巴克的销量比去年同期上升20%。而高档面包连锁店Panera Bread的销量增长也比去年同期超过50%,总销量达5亿美元之多。

  大喊不景气的同时,中国麦当劳计划继续扩充。此外,麦当劳正与各地多达50个投资者磋商,为希望旗下特批经营店提供融资。

  也有不少行业都受惠于金融海啸。除了速食店外,一些廉价超市也成为减少消费下的赢家之一;油价高致使自行车销量大增;银行收紧信贷,当铺也成为融资的好去处。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