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物流学会秘书长、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贺登才的眼中,物流业进入振兴规划之“迷”其实非常简单。
“进入振兴规划首先是基于物流业的重要地位,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而且是生产性的服务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贺登才分析说,目前,中国物流业的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的增加值约为17%,也就是说物流业增长6个百分点左右,就可以拉动服务业提高1个百分点。
还有另外一组数字更能说明问题。据相关数据统计,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8.82万亿元,同比增长18.1%;物流业增加值约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4.6%;社会物流总费用约为5.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7%。目前,我国物流业占GDP的比重已达6.6%。
有专家认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因此,不管是“四万亿”的扩大内需的投资政策,还是其他九个要调整和振兴的产业,都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持。
“9+1>10”:物流拉动制造业发展
事实上,赶上了末班车的物流业,与之前公布的九大振兴规划所涉及的行业相比,规模要小得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认为,国家决定出台物流业振兴规划的主要原因,在于物流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所提供的巨大拉动作用。
“物流业本身就是一个基础的支柱性产业,为制造业提供所需的支撑服务。而之前出台的振兴规划的前九大产业基本上都是制造业,所以物流产业的入选恰逢其时。”崔忠付表示。
九大产业无疑是物流企业服务的主要领域。在专家看来,九大产业振兴要旨在于研发和生产,而对其物流流程进行重组、整合、分离和外包,就会把大量的物流需求释放出来,物流企业必然会获得更多的业务空间。
同样,九大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物流业的服务支撑。严峻的经济形势导致九大产业成本过高、业务能力不足,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只有压低各项成本。专家认为,九大产业的原材料采购、库存的有效管理、生产流程与销售环节的高效衔接等等,没有物流服务体系保障,都将大打折扣。
“物流业最终搭上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末班车,主要看重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认为,物流业自身的调整和振兴直接关系到九个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洪涛表示,买方市场已经成了一种常态,以生产为中心已经不复存在了,以需求导向为中心正在逐步确立。在这个过程中,流通起到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其他一些产业包括规划中的九大产业最终都需要物流业来实现其价值。
社会物流的深化和精细化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以汽车为例,前端的零部件采购、供应,中间的装配、生产,后端的分销与配送,产品制造过程中90%以上的时间处于物流环节。在研发和制造水平相当的前提下,产品有没有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成本和供应链速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和产品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物流能力的竞争、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
与此同时,物流业对电子商务,特别是网络购物的支持也为人津津乐道。目前,金融海啸让以广东、浙江为代表的“世界工厂”出口剧降、库存高攀。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以淘宝网为先锋的网络销售却热度不减。据统计,广东网购人数已率先突破了1000万,其潜力之大,令市场震惊。
此外,物流产业的发展将有助于我国从外向型向内向型的产业调整。专家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不仅依赖工商企业在生产制造环节能力的升级,更要依靠优质的物流管理和服务为工商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打造扁平化的供应链,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润滑剂和助推器的作用。因此,九大产业与物流业携手发展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