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新名词,但是对于大型超市生鲜部常见的“基地直供”或“农民直供”的标牌,城里人已经渐渐熟悉并产生认同感。简单地说,农超对接就是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发展农产品从基地到超市的直接流通方式。
“对接”接对了
之前2000年10月,山东省文登市葛家镇崔家口村的村民崔登亭在土地肥沃的昆俞山脉“勾勾鸡”山脚下种了30多亩蟠桃园。由于采用的是优质的蟠桃四号桃树苗,老崔家的桃子不仅个大而且甜度高,年产量在60吨左右。桃子丰收,老崔虽喜在心头,却累及四体。为了能把成熟的蟠桃及时地卖出去,老崔每天凌晨一两点钟就得起床,拉着桃子走几十里的路到批发市场去贩卖桃子,辛苦对于老崔不算什么,最令他头疼的是遇到价格低和贩卖不了的情况。所谓“隔夜不贩桃”,没有好的销路,仅靠老崔自己在市场上销售一年下来也赚不了几个钱。
家住北京海淀区北洼路的范女士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虽是简单的三口之家,但柴米油盐却是家庭主妇少不了的营生。为了买到既便宜有新鲜的蔬菜水果,高女士早上五点半就起床步行去农产品早市,而当她到达距家一站地的早市时,这里早已人头攒动。在赶早大军中左突右闯了一阵,范女士终于满手而归。范女士为什么要这么早去早市,而不选择下班以后时间较宽裕时去超市买菜呢?“其实我也希望在超市买菜,因为超市离家近,而且购物环境好,但是那里的蔬菜不如早市新鲜也比早市贵。加上我们这里是住宅密集区,没有大的农贸市场,早市到七点钟就清场了,必须早点起才能赶上。”范女士无奈地说。
之后2006年,崔登亭和山东省家家悦超市进行了合作,经过实地考察老崔的蟠桃园,超市包销了老崔的蟠桃。销路一解决,老崔这年每亩地的毛收入达到4000多元,比上年多收入1000多元。在崔登亭的带动下,村里很多老农的桃子都由家家悦公司来收购。2008年1月,村里6名果农与家家悦公司召开合作社成员代表安徽,成立了文登勾勾吉果品专业合作社,家家悦负责组织成员进行绿色产品种植培训,聘请农业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合作社成员们严格按照绿色种植标准进行管理。超市还和社员们一起研究提高果品品质的技术,使蟠桃的着色率达到80%以上,糖度提高4%。他们还在产品上贴上“勾勾吉”品牌商标,制定统一的产品标准和包装箱,统一包装销售。蟠桃由每斤的0.8~0.9元提高到2.6元,而且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范女士的早上也不再那么紧张忙碌了。离她家最近的一个大超市里也有了生鲜早市,早上七点半就营业。范女士还发现,超市里农民直供的蔬菜和水果与市场上相比一样新鲜,而且价格上有的品种比早市还便宜。这不,油麦菜等叶菜才4毛9一斤。不仅如此,下班后范女士照样可以在超市买到新鲜的蔬菜,因为超市下午会专门补充一次新鲜货品,而把顾客挑剩下的品质差的货品报损。范女士说:“超市营业时间长,而且可以自由挑选,直供的蔬菜品质好,价格也公道,这下买菜做饭就方便多了。”
而对于超市来说,农超对接可谓既赚得了利润,又攒足了人气。家乐福中国公司的全国直采经理许维告诉记者:“一个超市能不能做好,关键在于生鲜部。如果生鲜部能够保证物美价廉,品质丰富,那么整个超市的就会聚集大量人气,十分有利于其他商品的销售。”在与农民合作采取直供之前,超市多是从批发市场和生鲜代理公司进货,从农民到超市,这期间经历了四五道的流通环节,不仅提高了超市的成本而且影响了货品的新鲜度。顾客对超市蔬果的印象就是贵而差,能去市场买就去市场买。采取对接的流通方式后,蔬果从田间到超市货架只需要半天时间甚至几个小时,不仅成本下降,而且质量很好,顾客自然乐意光顾,超市的人气上来了,销售额也就上来了。
4亿元200个项目
生鲜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难点在于配送和降低损耗率。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损耗率在5%-10%,而中国目前的平均损耗率在20%-30%。要降低损耗率,一是建立与农产品基地规模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体系,加快配送速度;二是配备“冷链系统”,对农产品从加工、仓储、运输到销售实行全过程、全封闭冷链控制,这在降低损耗率方面很有帮助。但实际情况是不少企业面对建立配送和冷链系统的大量资金投入感到力不从心。这时政府出手助力“农超对接”显得十分必要。
商务部、财政部和农业部日前下发通知,决定在河北等15个省(市)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2009年,三部门将积极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发展农产品从基地到超市的直接流通方式,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逐步实现农产品质量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通知提出,“农超对接”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对接,在农产品生产基地所在县(市)的区域内,当年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快速检测系统、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基地农产品品牌建设项目。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日前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的全国“农超对接”现场会上透露,2009年中央将安排4个亿在全国建设200个“农超对接”项目,发展从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到超市的冷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实际上,“农超对接”这样的流通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种普遍现象。发达国家的超市企业销售的生鲜农产品百分之七八十以上都是从农业合作社中直采,订单农业也是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政府部门大力发展“农超对接”项目是建立在国际和国内的调研基础上的。商务部通过组织赴欧洲考察农产品流通,汲取先进的经验得出结论: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的扶持。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质量安全水平不高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鼓励、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农产品产地农民合作组织对接,建立鲜活农产品直采基地,实现对农产品质量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能够有效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对超市建设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的农产品冷链系统、质量监督检验系统和可追溯系统给予补贴;对超市和基地农民流通合作组织开展面向农民的技术咨询、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给予补贴。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