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销售额12亿元 “万村千乡”覆盖岛城全部乡镇
近日,记者从山东省青岛市经贸委了解到,青岛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自2005年开展试点以来,逐步构建起了以市级流通骨干企业为龙头、镇级中心超市为骨干、村级农家店为基础的“三位一体、上下贯通”的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新、改建农家店累计达到4078家,其中,日用消费品店2903处,农资店1175处,乡镇覆盖面达到100%,行政村覆盖面达到62%。
五大措施护航“工程”开展
措施一:统筹规划。根据商务部的部署和要求,制定年度“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各区、市形成适合本区、市的规划和工作方案。然后对各区、市及承办企业进行责任分解,以此抓好“工程”的顺利。此外,市经贸委还建立了“月通报、季调度”工作制度,以便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
措施二:以点带面,强化骨干企业带头作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承办企业都是品牌优势突出、管理水平高、配送能力强的流通企业。据了解,这些企业由最初的市区流通大企业为主,逐步向县域骨干企业拓展,目前,我市承办企业由2005年的5户发展到15户,其中,日用品企业10户,农资企业4户,邮政企业1户。此外,市经贸委还强化了配送中心建设,提高商品配送率。对尚未建设或配送能力不足的,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今年7处配送中心建成运行。
措施三:一网多用,助推“家电下乡”顺利进行。按照市经贸委部署,在每个镇驻地的农家店中设置2~3个“家电下乡”网点,在行政村较大的农家店中开设“家电下乡”专柜,累计设置100多处。据了解,仅胶南糖酒、胶南百批两家承办企业上半年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38万台,销售额2000多万元。
措施四:加大监管保规范。为了切实确保“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健康发展,市经贸委要求各指导企业建立农家店大课堂,开展对农家店店长和从业人员的各类专业培训,提高农家店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此外,严格执行商务部规定标准对不符合标准和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通过。
措施五:以评选带动群众积极性。据了解,市经贸委在全市集中开展了百家“示范农家店”评选活动,并为获得“示范农家店”称号的给予一定得奖励,进一步带动了农家店发展。此外,为了统一形象,每年对经验收合格的农家店,统一制作牌匾,并按要求进行悬挂,树立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良好形象。
五大成果彰显“工程”风采
成果一: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据了解,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在乡镇发展中型超市和直营农家店98处,加盟农家店3980处,覆盖我市全部乡镇和3637个行政村,实现农村市场销售额12亿元,有效拉动了农村市场消费。
成果二:建立农村商品配送体系。利群、维客、利客来、胶南糖酒、胶南绿洲等“万村千乡”承办企业先后建立商品配送中心5处,配备物流配送专用车辆300多部。利用建立的配送中心,承办企业对新型农家店实行商品统一配送,有效杜绝了假冒伪劣商品进店,保证农村居民安全放心消费。
成果三:壮大农村市场流通主体。自2005年以来,我市先后培育6户县域日用消费品流通企业和3户县域农资企业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这些企业在农村流通网络中不断壮大,成为农村市场流通的重要主体。同时,引导利群、维客、利客来、北方国贸等市区流通骨干大企业,促进了农村市场流通。
成果四:提升农家店综合服务功能。据了解,成立的农家店“大课堂”,不断为农家店培养和输送管理人员。如胶南糖酒、胶州春明等承办企业通过大课堂,累计举办培训班30多期,对2000多名店长和1.2万多名店员进行了专业培训,提升农家店发展水平。
成果五:提供就业创业渠道。我市建立的这些农家店,为1.2万农民解决就业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我市相当一部分务工农民因失业而被迫返乡,各承办企业对返乡农民工予以重点帮扶,吸引了一批有能力有志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参与创业,当起了农家店店长,既为农村消费解决买难和为农户解决卖难问题,又为农民了解决生存问题。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