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经济合作
如何消除惠农贷款业务的制约因素?
时间:2011-03-04 10:16:33来源:作者:

  惠农贷款业务是农业银行“面向‘三农’,服务城乡”的重要工作。此项业务推开后,受到广大农民的一致称赞。然而,目前这项业务在拓展中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如担保问题、农业分散经营带来的风险问题、贷款对象的投向确定问题、基层经办机构信贷员队伍超负荷运转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惠农贷款业务的拓展,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据调查,当前制约惠农贷款业务的因素主要有:


  农户保险体系不健全。担保难制约了惠农贷款业务的发展。目前,惠农贷款的担保形式主要有“公司+农户”、联户担保、住房抵押、个人保证等。然而这些担保形式在实际运作中存在许多难题,使农户可望而不可及。


  “公司+农户”的形式要求贷款户必须是公司的下属体,而目前许多农户都是个体经营,特别是纯农业的农户都是独户独体,不可能加入公司,而公司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出面为那一个农户作担保,这种形式使许多农户根本无法入门。“联户担保”的形式,银行要求很严,农户必须联合寻找三户以上,有担保实力的担保体。农户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很难寻找既有实力又相互信任的联保体,因此具体操作难度很大。“住房抵押”的形式虽然很方便,但农户在农村住房无土地证,农村住宅不能作为抵押物,虽然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已经推行农村住宅可抵押担保,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一系列的问题尚待解决。个人保证的形式,银行要求很高,担保人必须是公务员或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企业主,这些担保人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找。因此,个人保证的形式对农户来说也是望尘莫及。


  分散经营和高风险性。农户分散经营使得惠农贷款工作琐碎而复杂。惠农贷款每户一般贷款余额是5万元,而5万元对经济发达地区来说数额相对较小,难以派上用场,对于那些纯农业投入的农户来说,相对风险较大,特别是对种养业农户而言,短期盈利很难。农业生产的风险高,加之农户经营形式多种多样,导致了惠农贷款风险也相对较高。风险分散机制的缺失,使惠农贷款业务承担了较大风险。


  信息不对称。多年来,农业银行对农户贷款业务基本上停办,因此一些农户对惠农贷款业务缺乏信心,由此造成双方缺乏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抵押物不足,主要是信息不对称,管理半径过长。目前农业银行只有通过专业合作社组织了解农户信息,但合作社刚刚起步,组织化程度相当低。农业银行在乡镇一级的机构仅限于大的集镇,原先接触的大多是一些较大规模的经营户的大集团企业,而对于分散或边缘地区的农民普遍缺乏了解。信息不灵造成惠农贷款的客户定位不正确,贷款农户对象难找。


  人员配备不足。惠农贷款具有点多、面广、额小、业务量大的特点,而目前基层行又没有专职的惠农贷款客户经理,因此客户管理很难到位。目前基层行客户经理紧缺,人员补充不到位,而客户经理职责很多,仅维持现有业务量已不容易,不可能抽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惠农贷款业务,由此限制了惠农贷款业务的拓展。


  综上所述,笔者针对惠农贷款业务拓展难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对策:


  有效解决农户担保难问题。惠农贷款业务要发展,解决担保难问题是关键。一是地方政府要出面协调,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动员大公司为农户作担保,以解决一些农户找不到担保实体的问题;二是为解决农户担保难问题,银行要鼓励农户自发组织,自愿结合,开展“联户担保”;三是要推行农村住宅抵押担保,在完善农村住宅手续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农村住宅抵押担保;要逐步放宽个人保证的准入条件,允许一般职业的人员进行个人保证。


  降低惠农贷款风险水平。针对当前农户经营分散管理难度较大的特点,农行应把重点放在贷款客户的选择上,严把贷款准入关。一是要选择有一定经济基础,信用观念强,有经营效益的农户作为发放对象;二是要把发放目标放在那些纯农业的大户上,真正体现支持“三农”的力度;三是把重点放在地方政府支持的农业项目上,由政府出面担保,这样做既支持了地方经济,又减少了贷款风险。


  增进相互信任。农业银行应加大对“三农”业务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把宣传面扩大到离农行网点较远的边远地区,扩大客户源,扩大业务覆盖面,同时,要加强信息的交流沟通,增加感情,求得相互信任,尤其是要依靠当地农村专业合作社的集中优势,获取优质客户信息。


  加大客户经理培养力度。一是基层行要尽快充实配备客户经理队伍,通过人才库和长短期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把文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好、工作热情高的人员充实到客户经理队伍中来;二是有条件的行要配备“三农”业务专职客户经理,专司“三农”业务的宣传,惠农卡的发放营销,惠农贷款的授信和惠农贷款的发放。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