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的农闲如何化闲为忙增加收入?失地农民如何能有事做?帮助农民找个“饭碗”是关键。去年,贺兰县农村劳务收入达到2.25亿元,12个村级劳务转移协会功不可没,它们解决了1.92万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劳务收入1.34亿元,人均创收7000元。
贺兰县洪广镇洪西村今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21.7万元,其中有32万元左右来自洪西村劳动力转移协会。这个协会2011年4月成立,现有会员2300多人,村中劳动力几乎全部涵盖其中。协会会长、洪西村支部副书记汪进兵介绍,洪西村靠近暖泉工业园区,当初之所以成立协会,主要是想依托暖泉工业园区,解决1500名失地农民就业问题。随着协会不断壮大,农闲在家的村民也入了会。协会成立了4支施工队,承包一些诸如围墙砌护、道路硬化、园林绿化等工程。50岁以下的失地农民被联系到工厂当工人,平均每人月收入2400多元,50岁以上的失地农民和农闲农民就跟着施工队干活,平均每人年增收5000多元。“去年协会给我介绍了六七份工作,以前农闲没啥事干就打麻将,想挣钱但找的活零散得很,只能干几天。”洪西村村民汪丽娟说。虽然现在协会发展良好,但是汪会长也有自己的难心事,比如说建筑市场下滑,务工需求少了;企业资金回笼慢,活干了,但钱难要。“现在还有180多万的账没有要回来,要是能要回来,协会对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贡献更大了。”汪会长说。
据贺兰县劳动就业服务局副局长王永利介绍,为了鼓励村级劳务转移协会解决农民就业问题,贺兰县出台了鼓励扶持政策,使农民就业稳定在三个月以上的,按人数每人给协会奖励50元,就业一年以上并交纳社保的,每人奖励100元。在鼓励的同时加强监管,近期贺兰县将对村级劳务转移协会进行审核审批,进一步规范其运行模式。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