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经营管理
光 明 行(之八十二)
时间:2003-11-19 00:00:00来源:作者:

                            ──记上海市长宁区供销社主任薛光明 
 
  2000年12月,薛光明担任上海长宁区供销合作社主任兼党委书记。他个子不高,衣着朴素,说话慢条斯理,透出一股优雅的书卷气。不熟悉他的干部群众在私下嘀咕:这样文质彬彬的主任,能使供销社重获光明吗?略知底细的人却摇头道:别小看这个“文弱书生”,他可是全区扭亏增盈能手! 
  薛光明听了这些议论,暗暗下定了要让供销社摆脱困境的决心。 
 
  上任“三板斧” 
 
  然而,供销社的现状却令他吃惊:整个供销社银行贷款3000多万元、职工和社员股金512万元、等待报销的职工医疗费582万元;区供销社帐面上的现金,还不足以发放机关人员1个月的工资。还有职工队伍老化、经营普遍亏损,管理缺乏规范…… 
  常言道:“企业越穷,事情越多”。人财物、产供销、改革、发展、稳定,千头万绪,环环相扣,究竟该从何入手? 
  经过深思熟虑,薛光明果断决定:向管理要效益!向改革要效益!向发展要效益! 
  他花了2个月的时间,对所属公司和网点进行调研,每到一处便仔细地查、看、问,记,终于了解到企业症结所在。回来后,他立即召开干部会议,规定出租网点必须经社里备案,合同必须规范,承租对象必须守信,租金收入必须入帐。开始,有些部门经理不乐意。 
  “我们十几年做下来了,没有出什么事,为什么他一来就搞新花样” 
  “改革应该是给企业放权,他这么做违背改革方向!” 
  然而,薛光明不为所动,紧接着他又旗帜鲜明地改变了对下属企业经营者的考核方式,由考核单一的帐面利润改为考核综合效益。谁再想玩弄数字做假帐,轻则通报批评,重则就地免职,毫不手软。 
  供销社的干部们也开始领教了薛光明对制度贯彻和指标考核的严厉。所属公司和门店的负责人在新的考核制度下积极行动起来。  
  为了讨钱,成立了讨债班子,把多年的欠款追讨回来; 
  为了生钱,调整品种结构,增加新的网点,寻找经济增长点; 
  为了省钱,节约各项费用,电池等日常办公用品都从自己家里带来; 
  为了精干队伍,实行职工身份置换和小企业整体剥离。 
  一年下来,每个职工月收入增加了四五百元。 
  是呵,困难企业缺的就是资金。供销社现金流量不足,可光明在调查中发现库存积压严重,为什么不可以在“清仓”上动动脑筋呢?  
  于是他精心组织,在各种媒体上大造声势,先后举办了大型清仓物资展销会和迎接新世纪大型库存商品交易会。会上人头簇拥,购销两旺。 
  多年来,区供销社从来没有这样热闹过,职工们初步尝到了甜头,从心底对新来的主任刮目相看了。 
  但薛光明一点也没有满足于这些“零打碎敲”的出击,他心中明白,企业只有发展,才能解困。他抓住上海商业超级航母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