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运作的供应链系统,对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无疑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一项调查显示,我国零售业的物流成本比发达国家足足高出了10个百分点。部分连锁超市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调整运营模式、优化供应链,北京京客隆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京客隆目前在全国17个省、64个县镇建立了采购基地和种植基地,共有1800多家供应商,全国采购网络基本搭建成型。面对众多的供货商,如何提高与供应商交互的效率?在京客隆副总经理高京生看来,京客隆构建的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的商业自动化系统和供应链管理模式,对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节约社会资源、减少企业内耗和方便企业管理等方面作用不可忽视,而高效运作的供应链系统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信息技术是企业的生命线,对改善零供关系、优化供应链条、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模式,将起到革命性的作用。”高京生阐述着自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
高京生介绍,京客隆的店铺大部分在居民社区,加上多业态的模式,从各门店自行采购到总部统一采购,他们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充分考虑了京客隆的业务特点,推行了无障碍结算体制。
“如今,至少有900家供应商是通过京客隆的采购平台进行业务往来。”高京生高兴地告诉记者,“当京客隆进行采购时,会将采购信息发送到供应商的系统里,供应商发货后,可以通过京客隆的网站看到货品验收情况和退换货情况。这些数据将在京客隆的系统中产生结算数据,再根据前台售卖和库存验收等情况,自动形成结算清单,定期发给供应商。供应商在自己的系统里对此进行确认后,再开具发票。”
此举一方面避免了大量信息的重复复制、确认和修改的繁琐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在京客隆的采购平台上,每个送货、确认、验收等中间环节,将生成动态的过程报表,清晰了零供双方的账目,避免了结算账目时互相推诿而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京客隆对信息系统的运营效率的追求,也体现在京客隆的物流体系中。以仓库管理系统为例,货品在仓库内部的多次移动、组合和分拆等数据并不计入系统,因为这些数据对供应链体系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当配送单传给门店后,将自动加入门店库存,门店收货不用确认与填写收货单,这样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与其他零售企业将物流系统并入MIS(管理信息系统)或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IT设计理念不太一样,目前京客隆有两个配送中心:一个干货配送中心,一个生鲜配送中心。同样,支撑物流业务的信息化系统与后台MIS系统是分离的。之所以这样设计系统,高京生透露,这是因为物流配送的每个流程将产生海量数据,而企业真正在做业务分析时只会用到部分数据,因此只需要将物流系统的最终数据导入MIS系统即可。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供应链系统的建立,使京客隆时刻感受着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显著效果。一方面,在信息系统的带动下,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以往繁琐的业务流程变成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内部及与供应商合作中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新开分店在自动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带动下,很快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继续高速、健康发展。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