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按照全国纠风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围绕加强行风建设,坚决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不正之风问题,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纠风工作的新成效,为促进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2008年供销合作社行风建设工作
(一)提高认识,始终把纠风工作放在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位置
供销合作社承担着农村流通的重要任务,在日常经营和服务活动中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群众,对维护农民群众利益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简称总社)紧紧把握供销合作社行业特点,不断增强对纠风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工作指导思想上牢固树立抓行风、促发展理念,始终绷紧纠风工作这根弦,把加强行风建设,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狠抓落实。
(二)明确方针,推动系统纠风工作不断深入
近年来,总社针对供销合作社不是政府行政部门,没有具体行政职能和审批权力等实际,从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出发,提出了纠建并举、以建为主的工作指导方针,不断加大行风建设力度。通过召开系统行风建设表彰会议,开展文明服务示范单位建设、推广山西、河北、江苏等省(区、市)供销合作社开设行风热线、聘请行风监督员、开展万人评行风等活动,推动全系统的行风建设,为农村流通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实践证明,纠建并举、以建为主方针的确立,既表彰先进,又鞭策后进,符合供销合作社实际,在系统行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召开行风建设会议,总结推广系统行风建设好经验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2008年5月,总社在山西省太原市组织召开了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纪检监察工作暨行风建设表彰会议,各省(区、市)供销合作社纪检组组长(纪委书记)、监察室主任(监察处处长)参加会议。中纪委二室、纠风室、干部室分别派人到会指导。会议对经严格考察保留命名的59家和新命名的94家文明服务示范单位进行了表彰并统一授匾;山西省供销合作社等8个单位介绍了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和纠风建设的经验和体会。通过召开系统行风建设表彰会,有力地推动了行风建设的深入开展。
(四)加大救灾应急协调组织力度,发挥供销合作社党和政府助手作用
年初,为做好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时期的春耕农资供应工作,总社与国家发改委等七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今年春耕化肥生产供应工作的通知》,加强农资市场质量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化肥、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积极争取财政部等部门支持,为四川、广西等省(区、市)落实中央救灾储备化肥5万吨。各地供销合作社紧急行动,积极组织农产品运输和销售,先后筹集、调运1400万元的救灾物资,并为灾区捐献救灾款物1200多万元,支援灾区生产自救。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总社在第一时间拨出捐赠款,并向四川等七省市供销合作社发出慰问电,派出工作组赴四川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呼吁国际组织及国外合作社为地震灾区捐款。据统计,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先后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1亿多元。
(五)立足行业特点,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文明优质服务
去年以来,总社针对农资、棉花经营中面临的新形势,立足行业特点,积极做好农资供应和棉花经营工作,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作为农村流通主渠道地位和作用,有力地促进了行风建设的开展。
一是做好农资供应工作。针对2008年化肥价格大幅上涨,部分地区货源偏紧、库存薄弱的不利局面,总社及早安排部署,一季度连续下发六个文件(电报),全面部署化肥采购、供应、打假等工作。系统农资企业充分发挥供应主渠道作用,加强货源组织和下摆,充实库存,平抑价格。2008年1——11月,全系统购进化肥8734万吨,销售8213万吨,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需要。
二是争取产业扶持政策、保护棉农利益。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中国纺织业首当其冲,进而传导至棉花产业。新棉上市后,棉价持续大幅下跌,现货价格两个月下跌3000多元/吨,期货撮合连续6个跌停,跌幅1/3,棉农不堪承受,棉商难以为继。为此,总社涉棉部门深入棉区开展调研,向国务院呈报了“棉花价格持续下跌,棉农利益亟待保护”的《信息专报》。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作出重要批示,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增加收储150万吨、扩大良种补贴范围等措施。此后,棉花市场止跌企稳,价格回升,收购进度逐步加快,有效保护了棉农利益。
(六)建立健全行业诚信体系,为行风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在农资行业,积极参加全国“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工作”,在连续两年评选推出“中国农资流通诚信建设十佳示范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工作,设计出适合农资流通行业的信用评价工作方案,得到商务部授权,正式启动农资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同时,积极开展“中国农资流通销售二十强”和“市县级销售百强”企业的评选活动,引导农资流通区域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强诚信建设,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在棉花行业,积极推行《中国棉花协会行业警示制度试行办法》,建立涉棉企业“黑名单”制度,完善棉花质量监督预警系统,加强对供销合作社棉花生产经营企业的日常监控,促进棉花诚信体系建设。针对今年由于棉价频频下跌,进口棉花质量出现部分批次降级幅度大、棉包破损、棉花霉变腐烂及部分外商不按商检结果结算的问题,总社一方面积极协调,尽量化解企业间纠纷,另一方面提醒企业精诚合作,信守承诺,共渡难关。同时,帮助国内企业在进口棉花贸易中,选择实力强、规模大、守信用的外商企业进行合作,防止因质量或重量差异而出现索赔问题。出现贸易纠纷后,帮助企业利用仲裁或其它法律手段,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2008年,国内某家纺织企业从美国一家公司手中购买一批棉花,因质量问题协商未果后提起仲裁,美国公司没有执行仲裁结果,该纺织企业遂向总社所属中国棉花协会进行投诉,协会按照《中国棉花协会行业警示制度试行办法》的规定,将这家美国公司列入了“黑名单”。由于协会已是国际棉花协会国际合作委员会(CICCA)的成员,因此该美国公司也被国外17家协会自动列入“黑名单”,使国内外的企业都不能跟该公司做任何交易,从而迫使该公司坐下来与国内的纺织企业进行协商、赔偿企业的损失。
2008年,总社在行风建设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农资打假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如何形成长效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二是如何进一步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资、棉花经营中的市场调控作用,避免农资价格过快上涨、棉花价格大起大落,需要进一步探讨;三是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需进一步探索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渠道。这些问题需要在2009年年度工作中予以重点改进。
二、2009年行风建设工作的重点和措施
2009年,总社行风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纪委全会和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纠风办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服务“三农”这一中心,积极开展文明服务示范活动,加大整顿农资市场秩序工作力度,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保护农民利益,树立供销合作社的良好形象。
(一)开展文明服务示范活动,深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对总社命名的系统153家文明示范单位组织一次重点检查,针对供销合作社实际,以文明优质服务为先导,以助农增收为目标,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示范标准,充实活动内容,规范考核评比,加大宣传力度,在系统上下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真正发挥文明服务示范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引领系统行风迈上新台阶
继续做好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和销售百强评比工作,推进系统诚信体系建设,扩大协会与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拓展协会发展空间,加大协会宣传力度,开拓与国际有关协会和外资企业的接触途径,建立起协会间、会员间、协会与会员企业的沟通链接机制。加快与地方协会、其他协会联合的步伐,实现与相关部门、相关协会以及地方协会的互动和对接,联合开展各种活动。继续建立完善各种内部规章制度,改进协会服务方式和内容,提升协会的服务水平。各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自律,督促会员企业讲求信用,自觉履行合同条款,维护行业信誉。同时,要积极协调、化解企业纠纷,保障企业合法利益。总社所属中国棉花协会要积极制定国内棉花贸易规则,形成覆盖国产棉和进口棉贸易的规则体系,维护公平贸易,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加快农资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步伐,为系统行风建设提供保证
大量分散经营、监管难、规模小农资经营网点的存在是形成假冒伪劣农资的重要原因。为从根本上消除假冒伪劣农资,必须加快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从流通源头上堵塞假冒伪劣农资的产生。总社农资局、监察局、经济发展和改革部要积极调查了解各地农资网络建设情况,通过调研参观座谈交流等形式,总结各地经验,推动农资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平稳、快速发展。要做好“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示范标准”项目,制定出符合我国农资流通体制的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建设标准,建立起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建设的指标体系,并对相关人员开展培训。积极开展全国农资市场价格信息监测,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收集市场信息,发布市场行情,为国家宏观决策和企业业务经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为农民购买质优价廉农资提供信息服务。
(四)加强市场分析和经营调控,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农资
针对当前农资价格上涨过快趋势,总社有关部门要随时注意国内外形势变化,加强市场分析预测,了解各地农资经营动态和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总结,积极反映汇报,帮助企业规避市场风险,减少经营损失;引导农资企业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网络建设水平,增强采购供应和为农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出供销社农资“保量稳价”的主渠道作用;指导系统企业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等系列化服务,帮助农民科学施肥,促进农业增产节支;挖掘企业改革发展的典型经验,加强宣传交流;开展市场监督检查和自查自纠,规范农资企业的经营行为,树立供销社良好社会形象。
(五)建立健全打假扫劣长效机制,推动行风建设的制度化
建立总社监察局、经济发展与改革部、农资局、棉麻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行风建设联系会议,对系统行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跟踪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开展打假扫劣专项工作;协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建立、完善并落实商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加强对经营者和职工的质量、安全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深化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棉花质量监督预警系统和“黑名单”制度;把好商品的进货关,对经营活动进行日常跟踪监督,发生问题追究当事人和单位领导责任;畅通假冒伪劣商品的举报信息通道,加大自查自纠力度,建立防止假冒伪劣商品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和预防机制,防止和纠正假冒伪劣、坑农害农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