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超对接;活动的火热开展,;农教对接;这个新名词也渐渐的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本届2011《国际合作社日》纪念活动--中国农业产供销合作大会上,将有50家高校组成的农教对接采购团来到现场,进行对接活动。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农教对接;中的重要组织--伙专会,中国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英文名称为TheCollegeMessCommitteeofChina),简称中国高校;伙专会;(英文简称为CMCC)。是由在中国各类大中专院校内从事餐饮服务经营的实体和社会团体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跨部门、跨所有制的行业组织,是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当时国家教委下属的9所重点院校后勤伙食处联合倡议下,几所重点院校的后勤伙食同行于1986年8月6日成立了;中国高校伙食处长联席会;(即中国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前身),并制定了协会的章程和工作宗旨。协会在经过头三年运作后,会员队伍不断壮大,于1988年7月25日召开全体会员大会,重新讨论修改了协会章程,并决定更名为;中国高校伙食管理研究会;。后来,为了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形势,协会又于1991年11月11日召开全体会员大会,会上代表们又重新修改了协会章程,并正式确定协会名称为;中国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之后,中国高校;伙专会;经历了四次换届,已迈入第五届的工作进程,同时也正式进入了其规范化、专业化的运作阶段。
中国高校;伙专会;在历年的工作中,在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协会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为高教事业服务、为进餐师生服务、为高校伙食行业服务、为高校餐饮实体服务、为会员服务;的宗旨和;服务、调研、协调、宣传;的工作原则。积极开展理论研究,推进高校伙食社会化改革和发展;积极探索高校餐饮实体管理模式,促进高校伙食行业的规范化建设。为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和社会主义大学特点的高校伙食、为我国高教事业和高校伙食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高教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伙食行业不断发展壮大。迄今为止,高校师生员工就餐人数已有2800多万人,全国高校内的食堂(餐厅)总数已有10000多个,全国高校餐饮行业的从业者已有50多万人,全国高校餐饮业每年营业额已有500多亿元。由此可见,作为高校餐饮行业协会的中国高校;伙专会;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为此,中国高校;伙专会;正在努力实现从研究学会向行业协会的职能转变,在积极推动本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全国1000多所大中专院校中发展了自己的会员,会员多为各高校后勤集团或饮食实体等单位会员,其代表也多为后勤集团的总经理或分管伙食的副总经理以及饮食实体的总经理。建立了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高校;伙专会;组织。协会还建立了办公室、编辑部和培训交流中心三个常设机构,创办了《中国高校伙食通讯》、《中国高校餐饮信息》两个会刊和;中国高校伙食信息网;网站,业已成为全国高校饮食行业内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和权威性的唯一协会。
本届大会就邀请到了;伙专会;的参与,面对高校食堂的大批量采购机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们都很感兴趣,纷纷表示希望能在本次大会上和高校的采购负责人沟通,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打入高教市场,这对于帮助农民解决卖菜难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也将是本届大会的一个新亮点!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