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经营管理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时间:2013-04-28 10:10:07来源:作者:张海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培育典型,示范带动”的发展思路,多次深入到各个合作社对其管理机制、发展规划等进行指导,合作社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逐步形成了一定规模。为了及时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向规范化道路,真正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根据市农委《关于开展“三农”工作大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我们对我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我们随机抽取了 100个合作社,走访了1000个成员。被调查的合作社其中种植业的 66个,畜牧业的13个,林业的5个,服务业6个。农作物总面积68664亩,农作物产品总产量191.4587万吨,畜禽产品产量2.5118万吨,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10047.793万元,其中出口产品总值600万元。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量1884.4142万吨。此次调研的95个合作社实施生产质量标准的专业合作社数有18个,其中实施国家标准的有5个,实施地方标准的有6个,实施行业标准的有4个,拥有使用农产品质量认证的有1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有5个,绿色食品的有10个。
  二、存在问题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区委、区政府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使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近两年,全区每年兴办的农业合作社达100多个,调研的合作社中,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民成员有1767个。同时合作社的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由办社初期的单纯提供技术、信息和购销服务,到目前能为农民提供储运、加工、销售等诸多环节的服务,合作社入社成员达到3564 余人,带动非成员农户5388万户,入社农户的收入明显增加。但合作社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制约性因素,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大多数专业合作社缺乏资金,使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和生产受到影响。在调查中大多数合作社成员反映,由于缺乏资金,合作社在投资水利、大棚及购买化肥、农膜时因资金短缺而不能有时延误了时机,从而影响到农业生产。二是不能全面推广新的农业科学技术。由于合作社成员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且年龄偏大,不能及时掌握运用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因此生产的农产品因质量不高销售价格受到影响。特别是产品能够出口的数量极少,调查仅发现仅 1 个合作社有产品出口。三是合作社服务还不到位,规模偏小。大部分合作社主要向成员提供科技、信息服务,能够为成员统一购进农资、统一销售的数量较少,调查发现合作社成员自己购买农资,而不是由统一购进,合作社只是对其提供技术信息,很少对成员进行实地指导。四是合作社产品销售渠道不广。大多数合作社都是靠客商上门收购,能够靠自身销路销售成员产品的为数极少。
  三、措施及建议
  1、加大资金扶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财政、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等方面创造便于合作社发展更优惠的条件,大力扶持,搞好服务。要拓宽项目扶持途径,鼓励各级涉农部门将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扶贫和农业科技入户等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和委托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加强与涉农金融机构沟通和协调,鼓励有关金融机构出台更多的贷款优惠政策,解决合作组织发展的资金问题。
  2、强化技术指导。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聘用懂技术、会管理的实用性农业科技人员对成员进行实地指导,通过推广运用新的农业科学技术促使合作社成员严格按照国家或省市及相关行业制定的标准进行生产,确保生产的农产品质量逐步达到绿色和无公害认真,以优质农产品提升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
  3、提升服务水平。除了为成员提供科技信息服务,积极引导合作社为成员统一采购农资,各合作社还可联合起来实行集中招标采购,通过统一采购和集中招标采购切实降低农资生产成本。要进一步拓展农产品仓储、加工等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使更多的农民群众加入到到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打造现代化的大规模农业基地。
  4、拓宽销售渠道。引导合作社在外地市场建立产品销售办事处或直接与超市对接,将客商上门收购变为走出去自己主动找销路,通过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合作社成员的收入。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