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市场进入消费旺季 油脂期货短期炒作或将带动价格上涨
时间:2011-03-31 14:49:44来源:作者:李梅
发布日期:2010-09-13
神农网(农产品价格信息频道)讯 9月9日,国内期货市场多个品种早盘惊现集体跳水,除黄金意外,大宗商品一改此前单边上扬的走势,几乎所有的商品期货都同一时间出现急速下跌,A股也无法幸免,走出跳水行情。全天震荡收低,令市场错愕。
最先跳水的橡胶期货,橡胶主力合约开盘后,大量空头资金直接涌入市场,期价遭遇明显打压,上午9:25起,商品期货市场遭遇集体跳水。近5分钟油脂期货品种豆油、棕榈油主力合约的跌幅分别达到了4.05%、5.12%。尾盘Y1105单日跌166点,跌幅2.01%,棕榈油主力合约P1105单日跌146点,跌幅1.96%。除黄金期货外,上期所、郑商所、大商所三大商品交所品种几乎"无一幸免"。
在经过两个多月上涨之后,商品期货目前处于高位,技术上存在调整的需求,国内外宏观环境仍在多空出现分歧,市场上存在一定的获利回吐的需求。市场普遍预期8月CPI将再创年内新高。在国内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央行流动性有从紧的迹象。加之市场上传闻近段时间政府将要出台严控的房地产投机政策,在没有明确的利空消息出台前,暂且谨慎判断将结束日前的单边上涨行情,走入阶段性震荡调整。
一、政策环境引发市场担忧
前期,在一些国家自然灾害频发和游资热钱的炒作下,全球小麦期货价格暴涨,带动其他农产品(000061,股吧)期货价格跟风飙升,现货市场粮价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农产品期货大幅上涨,文华商品指数不断创新高。
8 月份全国灾情依然不断,蔬菜、鸡蛋等农产品的正常供给受到持续影响而出现价格继续上涨,从而推动食品价格环比继续大幅攀升,预计CPI 攀升至3.6%的年内新高。市场调查数据显示,预测8月CPI同比增长预期平均值为3.4%,最高值为3.7%,最低值为3%,中值为3.4%。上述一致性预期调查对象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北大、清华、中金公司、汇丰银行等国内外机构的50位专家和学者。
未来季节性因素对CPI 的影响将逐渐加大,尤其是在每年的9-10 月份,考虑到中秋节和国庆假日的影响,食品,尤其是粮油市场将进入新一轮消费旺季。很可能油脂期货品种掀起短期炒作行情,从而带动现货粮油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因此国家宏观调控物价的力度将加大效果显现,抛储、限制投机炒作甚至行政性限制价格等手段都将被使用,这引发了市场炒作资金的撤退。针对近期粮油等物价不断上涨的态势,国家明显加大调控力度,除了近期加大棉花、玉米、小麦、稻谷、白糖等抛储力度,市场传闻国家还将抛储大豆、食用植物油等。
前一阶段的信贷扩张、房价上涨和劳工成本增加带来的通胀压力尚未完全消化,加上通胀预期也很可能升高。食品价格季节性上涨、工资上调、资源产品调价等结构性上涨压力仍将长期存在。而今年三季度年内CPI可能由于7-8月份的灾害天气和炒作因素到达一个峰值,虽然从长期看,三季度将是年内CPI 的高点,随后见顶回落。但为了防止过高CPI带来的不利影响,市场难免为政策对大宗商品的调控和收紧流动性有一定的担忧。担忧引起的平仓和周期的共振可能是引发9月9日暴跌的主要原因。市场的反应显示出炒作资金在对政策免得的利空氛围下的担忧,或将引发出阶段性的高位震荡盘整行情。
二、实际需求限制进一步上涨
中国人民油脂需求逐年递增,对油脂的消费表现出了刚性的增长,国际上通过炒作“中国需求”,推动国际大豆价格的上涨。然而实际数据显示,中美两国近几年大豆的期末库存在2003 年至2007 年期间,美国大豆的期末库存呈现的是持续上涨态势,并导致了同时期大豆价格的持续低迷。而同时期的中国,大豆期末库存则稳定在500 万吨以下小幅波动。
在2003 年至2007 年期间,美国大豆的期末库存呈现的是持续上涨态势,并导致了同时期大豆价格的持续低迷。而同时期的中国,大豆期末库存则稳定在500万吨以下小幅波动。随着“中国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市场传闻的炒作,美国大豆库存从2007年开始迅速下降,而中国大豆进口库存不断增加,尤其从09年开始快速上升。06/07 榨季时,美国大豆期末库存是1526 万吨,中国大豆期末库存312 万吨,两家合计1874 万吨;而到了09/10 榨季,美国大豆期末库存降到了434 万吨,即恢复到了03/04 榨季之前的低库存水平,而中国大豆期末库存则上升到了1392 万吨,两家合计期末库存总量则是1826 万吨。
大豆的库存消费比与期末库存变化相似:06/07 榨季时,全球大豆的库存消费比达到了峰值28.01%,造成这个峰值主要是来自美国 29.41%的贡献,同时期中国的大豆库存消费比仅为6.66%;到了09/10 榨季,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再次回到26.75%的高位,而这次全球偏高的库存消费比是由于中国高达23.56%的贡献,同时美国的库存消费比也回到了03/04 榨季之前的低比率状态。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中国这两年大豆的进口量大增。
事实上,这两年的超量进口,远远超过了中国的实际需求量,庞大的期末库存,或将成为压制大豆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作为最大的油料作物,大豆价格的不振,必然传导到下游产品油脂、豆粕上。前期的灾害因素和长久的“中国需求”的不断炒作带来的上升行情透支了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三、美国农产品丰收进一步压制豆类及油脂价格
美国农业部9月供需报告即将出台,市场预期报告影响偏多。截至9月5日当周,美国大豆生长优良率为64%,前一周为64%,去年同期为68%。是10 年来仅次于2009年同期的优良率,虽然较两周前的66%有所下降,但近10 年来,8月下旬优良率多数处在下降态势中,属于季节性下降,并不会对大豆的最终收获产生实质性影响。华盛顿9 月7日消息,美国农业部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2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1392.1万蒲式耳,前一周修正后为804.4万蒲式耳,初值为717.4万蒲式耳。2009 年9月3日当周大豆出口检验为1258.1万蒲式耳。
同时,国产大豆今年丰收也基本确定,虽然预计今年由于大豆播种面积减少,可能导致国产大豆较去年再有小幅减产,但减少量非常有限,并不足以影响大豆整体供应宽松的格局。
四、部分多方短期观点站不住脚
回顾2000年以来的行情,7、8 月份由于双节临近,食品加工企业的油脂采购量会提高,以便提前安排月饼等食品生产,而真正到了中秋和国庆的时候,食品厂也是要休假的,反倒会导致油脂采购量的减少。
而9月2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关于俄罗斯粮食出口禁令将延续到明年年中的言论,虽然导致美盘玉米及大豆的暴涨。但俄罗斯现有人口1.4 亿人,相当于中国人口的约1/10,虽然今年俄罗斯遭遇了大面积干旱和火灾,但其粮食产量仍估计达到6700万至7000万吨,相当于中国粮食产量的1/7,人均粮食比中国人高了40%左右,控制粮食出口并不会导致俄罗斯人民粮食供应的过度紧张。
并且对预期的炒作已经在前一波上涨行情中透支,近期出现的忽然跳水和震荡行情很有可能是对利好因素炒作完了,多头获利盘对未来进一步上行空间存在隐忧,市场与政策的调控传闻和经济数据的即将公布引发了集体性恐慌,在这里判断单边多头行情或将结束,转而进入高位震荡盘整,进一步还要待9月11日国家统计局三季度经济数据的公布,和政策导向。(和讯网-大商所2010年十大期货研发团队评选稿件)
【神农网免责声明】 本网刊登此类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农业市场新闻及农产品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神农网通讯员投稿邮箱:1542041597@qq.com 申请神农网通讯员,让你的致富方法、农技心得、农产品供求信息以及你的烦恼、开心,第一时间通过农贸通传递到务农朋友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