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们高度关注的深圳食品安全黑名单日前出炉即成为各界议论的话题。据悉,深圳首批食品安全黑名单中,17家企业、个体户,31名负责人被列入黑名单曝光。
记者从1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深圳首批食品安全黑名单共有25条违法信息,涉及17家企业或个体户、31名负责人或经营者。
其中包括,因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7条);伪造食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6条);伪造或者虚假标注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的(1条)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的(2条);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诊断报告,确认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且负有法律责任的(9条)五种情形。
记者发现,深圳市首批食品安全黑名单中的公布事项包括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名称、负责人或者经营者姓名、食品安全管理员姓名、违法违规行为、处罚等信息。企业或个人的违法行为中,包括生产假冒注册商标的瓶装水在生产加工饺子皮、云吞皮过程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硼砂在生产加工牛百叶、鱿鱼、牛肚等食品的过程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钠递交虚假材料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篡改食品生产日期并销售等。
按照
深圳市食安局副局长陈建民表示,对违规单位将会予以吊销许可证的处罚,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五年内将不得进入食品行业;对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的,在撤销许可的同时,其申请人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通过对失信行为进行惩戒来提高食品安全违法成本。
陈建民称,建立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是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黑名单,向社会各界和消费者传达信息,把违法企业曝光,老百姓以后就不去了,同时,黑名单可以对企业起到警示作用,强化企业的行业指标,告诉企业食品安全最终是要靠自己,另外还可以限制一部分经营者或者单位进入食品生产经营行业。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