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曾经这样总结退休政要们的圈钱模式:写书+演讲。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2005年卸任后第三天,就签了瑞士出版集团荣格集团当顾问,趁热打铁出版了一本《抉择:我的政治生涯》,稿酬超过百万英镑。
其实施罗德并不擅长写作,德国媒体爆料他在任职期间甚至连100行的社民党活动计划都没写过,但是为了生活不得不加入写书大军。因为根据德国法律,退休政要每月的退休金约合人民币10500元,施罗德一家五口住在一个
不过,退休后几年,施罗德的生活倒是逐渐好起来。很快搬进一个带花园的房子,收养的两个未成年孩子可以在花园中尽情玩耍。施罗德说,我现在又重操律师旧业,同时兼职几个跨国公司的顾问工作,因此在经济上我可以承担这个房子。
尽管他没有提到在中国做推销员的财务贡献,但公开资料统计显示,从2009年开始,不少中德大型合作项目都可以看到施罗德的身影。
例如2009年10月,施罗德出现在湖北武汉,与施罗德同时亮相的是德国海瑞克股份公司董事长、行政总监马丁海瑞克。这家公司是在全球有名的隧道掘进设备制造商和服务商。这一年,正在建设的武汉地铁隧道中,活跃着7台海瑞克隧道掘进机。
2010年,施罗德又出现在山东青岛,出席国际新能源论坛。2011年,施罗德的推销重点则在重庆,据报道,在施罗德访问的这段时间,德意志银行、巴斯夫集团等德国企业在重庆的投资不断加码号称全球最大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项目落户重庆,这是德国企业在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化工项目,达到80亿元人民币。
可以说,施罗德是彻底弃政从商,当上了中德大型项目推销员。
同样地,目前活跃在中国的前政要还有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他正忙着为中国地方政府同英国企业牵线搭桥;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他不但成立了基金会,还要写一本如何在中国做生意的书
这些外国领导干部退休之后,在中国依然很忙,正如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能够把握好分寸,外国前政要和官员来华做生意会让外交和商业互相借力,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