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万村千乡 -> 供求动态
寿光蔬菜:眼光放远变中求存
时间:2009-10-29 15:30:16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刘玛奇
  科技当家:领跑者不惧竞争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武装、改造和提升。不断探索,创新求变,寿光蔬菜大有作为。"---寿光市委书记 刘中会

  科技创新,始终是寿光菜在市场竞争中一路领先的生命源泉。自1989年三元朱村诞生了第一个冬暖式大棚起,寿光就成了全国大棚蔬菜的“实验田”。组织培养、生物防治、让蔬菜喝牛奶、臭氧抗菌增肥、无土栽培等种菜新招,层出不穷。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荷科技推广中心等科研基地琳琅满目,高科技当着“中国一号菜园子”的家。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对这一点,寿光的决策者看得非常清楚,积极引进高层次智力。寿光人至今最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情,是在90年代初,寿光政府以高薪从东北地区请来一位乡土专家,并给予其副县级待遇的事情,这在当时还有些开全国之先河的意味;1999年初,寿光又书写了人才引进的大手笔———进京诚聘中科院陈宜瑜等13位院士、专家担任“寿光市农业科技顾问”。科技部原副部长韩德乾曾感慨:“一个县级市一下子聘请这么多院士专家作科技顾问,在全国还是首例。”而跟随院士的足迹,农学博士薛彦斌、刁家连等,也先后落户寿光。
  对科学技术永不满足的需求,来自于寿光人不知疲倦的进取精神,也来自于他们无时不在的忧患意识。作为中国蔬菜产业的一个“窗口”,寿光虽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却一直有一块心病:栽培蔬菜品种数百个,八成却是“洋品种”,这些价格不菲的“洋种子”有的甚至比黄金还要贵,寿光菜农们每年要为此付出3亿元成本。
  为了寿光,也是为了全国的蔬菜产业,从2005年起,寿光人开始了向育种业的进军。目前,寿光市先后同全国216所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实施了“名优蔬菜种苗组培快速繁育技术体系研究与开发”等17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6年,更是同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在该市高科技示范园建立了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种子研究院,对传统蔬菜品种进行改良,全力打造寿光自己的优质蔬菜新品种。
      知识领航:农民专家在成长

  "以前人们常爱说勤劳致富,但是,勤劳至多能解决个温饱,致不了富,只有科技和勤劳结合,才能真正致富。"---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 王乐义

  “农业发展靠创新,农民增收靠不断创新。”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总是谦虚地说,他的冬暖式大棚还算不上创新。
  现在,寿光冬暖式大棚已经更新到第五代了。五次大棚改进史,就是五次科技发展史。与寿光农民接触,你会深深体会到他们敢冒险、能创新,多年的实践使他们懂得,创新与科技结合就会产生出巨大的生产力。
  采访中,王乐义给记者讲了一件事:“1995年的时候,有人说我每年村子里的存款有500多万,我当时不大相信,就找来村里的会计统计了一下,果然有500多万。此后我们每年都在村里搞一次统计。我们逐渐发现了一个规律,存款最多的村民都是技术掌握的好,创新能力强的农民,存款少甚至没有存款的农民都是按照传统方式种植,不懂技术。”
  近年来,随着大批优秀专家的到来,大量科研机构的进驻,不仅为寿光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带来了全新的生产理念。榜样的引导、外来专家的帮持、信息化时代中无处不在的发现与告知,再加上他们血液中丰富充溢的创造性细胞,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农民专家”在成长、在成就:寿光的“桃王”刘成德发明创新的“一边倒”树型栽培技术,可以孕育出亩产量5000至1万斤的桃树;以葡萄闻名的黄荣名,通过他的“中国荣名葡萄网”把葡萄苗卖到了全国各地;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张砚祥靠着自学成才,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成熟的蔬菜病虫害诊断技术,还有首创“草地杏园”的燕兴华、“金寿”杏发明者肖安华、“蘑菇大王”韩仕禄,他们都用一个个丰满真切的事例,演绎着寿光“创造性的劳动最美”的精神理念……
  寿光人不只为寿光蔬菜而骄傲,更为他们自己而骄傲,每一个小小的他们,再一次塑造了这样一个大大的寿光。

       铁的决心:标准化贯穿始终

  "绝不能有躺在成绩堆里睡大觉的思想,稍有疏忽松懈,甚至一户两户出现一点问题,就有可能给"寿光蔬菜"这个品牌带来全局性的、恶劣的影响。"---寿光市市长 孙明亮

  寿光蔬菜的市场开拓之路并非一路凯歌。去年以来,作为寿光农产品加工出口主要市场的日本、欧盟等地,都大幅提高农产品检测标准,给寿光蔬菜出口设立了更高的门槛;与此同时,随着全国菜篮子工程的推进,其他蔬菜产地的异军突起,也带给了寿光蔬菜不小的冲击。重重压力之下,寿光蔬菜如何突围?

  在发展中,寿光市政府把突破口瞄准了“标准化”生产。
  今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了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知识,胡锦涛总书记就推进农业标准化、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发表了重要讲话,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放在了史无前例的高度。7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7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质量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作重要讲话,提出了六点要求。可以说,国家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农产品质量越来越关注。
  在标准化的大旗下,寿光蔬菜的每一步前行都如履薄冰。2001年8月24日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动员大会”,2003年7月15日的“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2007年初的有奖举报高毒剧毒农药经营等系列措施,使全市蔬菜标准化一直在“刚性”环境中推进。目前,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达到60万亩,认证优质农产品322个,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认证数量在全省均位居前列。8月2日召开的蔬菜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寿光市又推出了大棚“准建制”、基地档案化管理、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杜绝高毒剧毒农药在蔬菜主产区经营,进一步强化了田间地头的蔬菜质量监管。

        品牌铸造:不断积聚新势能

  一个成功的品牌发展,通常可以带动多个相关品牌或分品牌,进而出现集合品牌效应。"寿光蔬菜"作为寿光的品牌和资源,为寿光工业和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寿光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刘永辉
  寿光蔬菜品牌的形成始于产业化。作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寿光在种子培育,大范围种植,统一的格式化管理,集中销售等各个环节,完整地贯彻了产业化技术,为品牌的铸造不断积蓄着势能。寿光一直站在理念创新的潮头,致力于打造品牌蔬菜。一是将寿光菜整体塑造成全国品牌,作为“母品牌”;二是依托母品牌催生子品牌,让品牌菜向系列化、深加工发展,进一步提高蔬菜的附加值。
  2000年起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更是一个大手笔。八年菜博会,使寿光完成了一个从区域性蔬菜产地到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蔬菜产地市场的大跨越。菜博会吸引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了种苗、生产资料、农机具、种植技术和设备、加工机械、深加工产品等方方面面,参观者中有60%是农民,30%是客商,10%是各地政府的农业官员与技术人员。这些市场信息的大量积聚和沉淀,让寿光这个地域性的名字与蔬菜产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区域品牌。
  子品牌则是寿光广大菜农的企业化品牌经营。独特的创新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寿光农民不断寻求产品的差别性,也正是这种差别性的寻求使得寿光菜农的企业化品牌经营充满了创新和活力。如今,寿光已有“乐义”蔬菜、“洛城”特菜、“欧亚”蔬菜、“燎原”蔬菜、“圣珠”西红柿、“荣名”葡萄等知名品牌。该市以各类基地、农场为依托,已成功注册了128个种农产品商标,有20多大类100多个蔬菜品种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成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目前,寿光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现已发展到350家,带动基地40万亩,80%的农户进入了产业化经营体系。

        迎接挑战:“菜都”再向高处行
  当贴着"寿光种子"、"寿光种苗"标签的种、苗源源不断运销全国之时,滚滚财富,将会以抵挡不住的速度拥入农民兄弟的腰包。那时,农民会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真正成为新型农民。---寿光市副市长 王教法
  寿光被称为我国的“菜都”,这是寿光的骄傲。但是今日的寿光,早已不满足仅仅作为一个蔬菜生产基地的存在了,对于未来,他有更多的谋划和设想。
  种植一亩大棚蔬菜和种植一亩大棚种苗,哪个收益更高,答案不言而喻。种菜、育苗、制种,哪一项效益更高?更是显而易见。随着寿光农业的快速发展,他们把眼光稳稳地投向了制种、育苗产业。
  转变的过程取决于当地种子的研发和种苗产业化的进度。2006年,寿光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成立寿光蔬菜研究院,致力于蔬菜产良种的研发。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的苗锦山博士告诉记者:“通过对当地品种的提纯、复种,对国外品种的选化,三至五年时间,寿光会有自己的优良蔬菜品种。那时,国内和国外品种将进入一个竞争加融合的阶段,寿光菜农也可育制出贵过铂金的良种。”
  事实上,随着种苗产业发展迅速,以前只属于科研机构和规模化基地的工厂化育苗室,现在已经出现在各镇(街道)的田野里,个体资金纷纷进入种苗培育产业,并呈现出势不可当之势。
  这还只是寿光谋略中的一步棋。进一步细读他们的发展思路,你会发现他们的野心远远不只如此。“一提农业,就以为是种粮、种菜、养鸡、养猪。”副市长王教法说,“其实,寿光农业资源丰富,蔬菜产业基础厚重,完全可以衍生出多篇好文章。”

  休闲农业,已经起步。三元朱村、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弥河生态农业观光园、林海博览园……都是寿光休闲农业的资源,这将为寿光观光农业带来无限风光。农业文化,正在发掘。从《齐民要术》算起,直到现在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寿光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对农业文化挖掘、整合和利用,定使寿光现代农业焕发新的光彩。生物能源,逐步推广。现在,户用沼气在寿光有了一定发展。另外,全市每天产生10万公斤的蔬菜垃圾,如何转化为生物能源,也是寿光的下一步课题……
  眼下的种种,无一不让我们欣喜;明日的种种,必将更令我们期待。远远不只一个18年的,在不断挑战对手挑战自我的过程中,寿光的魅力必会发射得更广、更远、更灿烂。
·寿光蔬菜:眼光放远变中求存 (2007-9-7 15:38:59) ·南环桥牵手美佳倍顺 (2004-8-13 13:41:09)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