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万村千乡 -> 供求动态
市场升级解决卖菜难题
时间:2009-10-29 15:30:17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刘玛奇
  从有形的现货市场到无形的电子交易市场,市场形态的升级,不仅让寿光农民卖菜有了保证,而且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种植结构
  蔬菜之乡的气氛果然不一样:庄稼地里是一片一片的大棚;马路两边处处可见农资用品商店;公路上往来穿梭的大多是装满蔬菜的货车。
  虽然寿光种菜历史悠久,但这样火热的场面也是近10年来才有的。
  “这30年寿光的蔬菜种植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市场完善了,相关的政策和配套服务都跟上来后,产业发展速度就快。”寿光市农业局局长孙德华介绍说。
  上世纪70年代,寿光市就确定了“南抓粮菜果,北抓盐虾棉”的战略规划,到80年代初,蔬菜种植面积已是70年代末的两倍。种植面积扩大,流通市场建设却跟不上。1983年秋菜上市之际,因为流通不畅白白烂掉了5000万公斤大白菜。此后,“人们意识到了市场的重要性。”孙德华说,当时寿光市投资5万元建立了一个占地17亩的蔬菜批发市场。市场建好后,种菜的农民更多了。而王乐义“冬暖式大棚”的出现,让寿光农民真真切切地成了菜农。
  “一个占地600平方米的冬暖大棚一季产黄瓜1.35万公斤,收入2万多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了不起的收入。”寿光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朱振华介绍说,当时的领导觉得这是发展寿光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于是组织力量对寿光种植蔬菜的环境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寿光可以发展好蔬菜大棚种植业。
  “这冬天能种出西红柿吗?”农民习惯了原来的种植规律,而且搞大棚需要投入资金,到时候能不能收回成本还是个问题。同时大棚必须是连片的土地才能建,如果地太窄,根本建不了。推广大棚遇到了困难。
  当时县委、县政府想了很多办法,首先是资金,建一个蔬菜大棚需要4000元,为了解决农户建大棚的资金问题,县里和银行协调,对农民建大棚的贷款提供优惠政策。朱振华回忆说:“只有让农民得到了实惠,让他们看到种大棚有好收入,大家才会跟着你走。”推广的第一年,基本上能收回大棚的成本,到第二年一些农民将信将疑地跟着建大棚,年底一算账,比原来的收入要高得多。这下尝到甜头的农民开始自发建大棚了。
  种植面积扩大后,原来的蔬菜交易市场已经不能满足交易的需求了,寿光开始将市场瞄准邻近省市。1991冬天,寿光组织人拉了两车反季菜到北京,一车黄瓜,一车西红柿,用油布盖着,就这样拉到了农业部门口叫卖开了。当时天寒地冻的,有青菜吃就不错了,很多菜从南方拉到北京来时,都已经不是很新鲜了。人们看到冬天能种出这么新鲜的黄瓜和西红柿,觉得非常稀奇,寿光蔬菜的名声一下子就传开了。朱振华说:“为了在全国推广蔬菜,寿光还在一些主要大城市设立了14个对外联络处,每个联络处的任务就是联系人到寿光来买菜。”
  “最大的问题还是流通问题,菜如果卖不出去,不仅会给农民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挫伤农民种菜的积极性,伤害整个蔬菜产业。”孙德华介绍说,为了解决流通问题,寿光市蔬菜批发市场经历了一次次扩建,在原来17亩地的基础上扩大到了600亩。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蔬菜交易市场,不仅寿光的蔬菜在这里交易,一些邻近省市的蔬菜也运到这里交易,然后再销往全国各地。
  除了现货交易市场,寿光市还建设了自己的蔬菜电子交易市场,把蔬菜交易搬到了网上。目前电子交易市场已在山东寿光、莱芜、菏泽、济宁、青岛、江苏邳州等地设立分交易厅10余处。交易商遍布国内22个省(区、市)以及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形态的变化。寿光市发展改革局副局长杨其德说:“寿光农民卖菜的问题早已经解决,电子交易市场的作用不仅是卖菜,更是一种指导,通过电子交易的数据,能够及时指导农民调整生产。”的确,网上交易,价格公开、公正、公平,是众多买家和卖家竞价的结果,对生产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蔬菜电子交易市场一方面能够保证蔬菜及时销售出去,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市场价格的预警作用来指导生产,帮助农民及时调整生产规模和种植结构。
·日上市场“食品安全责任人”第二期培训考试 (2009-10-29 14:33:44) ·日上市场关爱流动人口和县计生委联合宣传计生政策 (2009-10-29 14:30:17) ·我国农产品绿色通道总里程超过8万公里 (2009-10-29 10:51:50) ·福州青枣新鲜上市 (2009-10-29 10:33:24) ·遭遇山寨货大举围攻 沾化冬枣欲突围又苦寻无路 (2009-10-29 10:26:55) ·升级改造以进入最后关键时刻 (2006-3-21 10:20:54)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