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坚持“以科研为源头、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发展战略,走以种子主导产业和资本市场运作两轮并举之路,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从事高产、优质杂交水稻等种子的研发、繁育、销售推广及服务的现代化种业企业,是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合肥市创新型企业、百企示范企业,被中国种子协会评定为中国种业骨干企业。
在省、市科技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公司于2010年5月26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087),系我国首家登陆创业板的种业企业,通过荣登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进一步加快了实现向全国性“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大型种业集团迈进的目标。
一、致力育种技术创新
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之本,注重对育种前沿技术研究投入,通过吸纳科技人才给予技术期权(股)、制定考核奖励制度等措施,已与中国水稻所、中科院等离子所、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华中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国内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关系,高起点聚合了全国六省一流育种专家资源。
目前,公司在海南、安徽建有科研育种、亲本繁殖基地,以及得天独厚的杂交水稻等生产基地5万多亩。自主选育并审定了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20个(其中国审品种7个),油菜新品种2个,棉花新品种2个,获自主知识产权10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植物新品种9项),另新申请发明专利1项、植物新品种权4项。公司在我国杂交水稻种子行业中排名第六,水稻种子出口贸易额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主导产品“新两优6 号”是农业部认定的第一批超级稻推广品种,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两系杂交水稻主要推广品种之一。
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005年,在公司创立发展之初,“防伪型优质高产杂交籼稻新两优6号中试”项目被列为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100万元,作为民营企业获农转资金资助,体现了国家科技管理部门对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关心和重视。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引导,促进了公司基础设施的建设,缓解了资金压力,提高了“新两优6号”种子质量和产量,加速了成果转化和推广,为公司发展积累了资金。到目前为止,公司共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10多项,累计推广“新两优6号”1000万公斤以上,推广面积1000万亩以上,按亩增收100元计,为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创新推广服务方式
公司通过机制创新,将企业、农技推广部门、经销商结合在一起,以“企业搭台、政策引导、农技跟进、农民获益”的形式,建立起多方参与的市场推广营销体系和良种推广服务体系,真正实现“育繁推”一体化,开放性地融合企业、农技推广部门、种子经销商、农户及稻米深加工企业,构建起从种植到加工、渠道到品牌、多方共赢的平台,为公司持续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
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并举。公司年销量在国内市场占60%,出口占40%,公司已在全国16个省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市场营销网络;国外市场已开拓到印尼、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良种品质享有一定声誉;在非洲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等国进行了试种和示范推广工作。2009年,公司实现销售稻种800多万公斤,销售收入1.63亿元,净利润3400万元,出口创汇700万美元。
四、募集资金推动持续发展
荃银高科种业本次上市发行1320万股、发行价35.60元、募集资金4.69亿元,募集的资金将主要投资于“高产、优质、广适型两系杂交水稻育繁推产业化”项目和其他与主营业务相关的营运资金项目。一方面,公司在合肥本部建立种子精加工中心,增建合肥市和海南省育种和繁殖基地,并在四川、湖北、广西等地建立分公司,占据杂交水稻种子的国内战略要点。另一方面,利用上市有利条件,公司进行并购重组,进入玉米、棉花、小麦、油菜等种子产业,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
以振兴民族种业为已任,坚持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坚持以种子产业为主业,自主创新,培育优良品种,做强做大民族种业,公司争取到2012年,实现年销售杂交水稻种子3000万斤、营业收入3亿元、利税总额5000万元的“335”经营效益目标,成为国内一流的种业企业,从而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lp,2010年9月19日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