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农产供求
“如果有人来我地里割菜,白送我都干”
时间:2011-07-28 13:24:27来源:作者:
   近期,随着山东曝出蔬菜“卖难”,“菜贱伤农”的严酷现实一下子暴露在全国人民面前。而事实上,目前绍兴本地不少菜农的日子也非常难过。作为绍兴“菜园子”,斗门、滨海、上虞今年的包心菜、大白菜、芹菜、菠菜、芥菜、榨菜都获得了丰收,但价格却被压到了成本线下,菜农挥泪贱卖,市场需求却仍然非常疲软。一位菜农无奈之下在网上发帖求助。“我有20来亩包心菜,4~5毛钱一斤就卖,如果单位食堂要的量大点,我可以送货上门(市区进不了),再过10多天就只能毁掉了……”
  伤心:包心菜大片大片“开花”
  这位在网上发帖求助的菜农姓马,山东人,目前在绍兴滨海工业区附近承包了20多亩田地,主要种植包心菜、菠菜等。马先生在网上开出了4毛一斤的“白菜价”,而事实上,随着天气日渐转暖,他和周围的菜农心中菜价的底线也在逐渐降低。“如果有人愿意自己开车来我地里割菜,白送我都干。”而这实在不是因为菜农豪爽,只是权衡之下送菜竟然比卖菜更划算。
  与马先生同样心急的还有斗门镇的种菜大户胡师傅。今年他种植了70多亩地的大白菜,眼看着菜一天天长起来,价格却一路掉下去。如今,胡师傅的70多亩大白菜大部分仍长在地里,他只能每天望着菜地叹气。
  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的成本,一方面却是提不上去的菜价。据绍兴市物价局统计,今年1~3月期间,蔬菜价格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而在此期间,柴油价格涨了约15%,人工费用上涨约30%,菜农的境地确实艰难。“我们已经想了各种办法,包括晒干菜、冷冻储藏,但怎么算都是赔钱。”另一位也在滨海种植蔬菜的马先生(与发帖者非同一人)语气中颇有一丝无奈,他说,由于菜价太贱,他已经用割草机把地里的菠菜都砍了,对于包心菜则还想再赌一把。“现在地里还有八千多斤包心菜,送货价至少4毛一斤,如果达不到这个价格,接下去也只能砍了。”记者昨天下午在他的菜地里看到,因为没有销路,加上种太多来不及收菜,田里的大部分包心菜都开了花。
  怪相:“菜贵伤民”和“菜贱伤农”同时出现
  就在菜农们为蔬菜卖不到一个好价钱而心急如焚的同时,城里的市民却对菜价的急跌无甚感觉。家住城西的丁阿姨昨天刚以2.5元/斤的价格在超市买了一把菠菜,而前一天她购买小白菜的价格则是2.3元/斤,丁阿姨感叹说:“这两天都说菜便宜,我怎么就没发现呢?”
  从菜农们的叙述中,我们或许可以对菜价的这条增值之路略窥一斑。大部分本地蔬菜从地里到市民的餐桌上需要经过这几道“程序”:菜农——菜贩——市民,而中间菜贩这一道过程,就有可能经手不止一个人。以菠菜为例,本地菜农卖给菜贩的价格是五六毛钱一斤,而后菜贩加上摊位费、运输费和利润,再转手卖给消费者,到了市民手中时,一把菠菜的价格就成了2.5元,而即便如此,今年菜贩也在大叹利薄。据了解,市区一些大型农贸市场的摊位费每年已经涨至数万或数十万元,因此5毛钱的青菜到了市民手中变成2元似乎也不足为奇,这点从各大农贸市场和蔬菜批发市场的每日成交均价中能得到证实:农贸市场的价格一般是批发市场价格的2倍左右。
  当然,这还只是本地蔬菜,在如今大市场大流通之下,绍兴人吃到的许多蔬菜来自全国各地。曾有机构测算过,外地蔬菜的价格中,物流费用占据了2/3以上,而随着油价的不断攀升,这部分的费用势必是只涨不跌,因而即便农民出售的菜价低至几分钱,到了市民手中仍然会出现“菜贵伤民”的现象。
  南北菜同时上市
  绍兴菜农卷入“卖难”
  探因:
  南北菜同时上市
  绍兴菜农卷入“卖难”
  丰年反而“歉收”,这一现象又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本地菜农身上。收菜需要雇工人,为了不再增加人工扩大损失,许多菜农不得不忍痛对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蔬菜下手。
  当然,今年的菜价如此之低,原因是多方面的。“搞农业的人都知道,丰年容易出现菜贱的现象,今年无疑是最典型的例子。”绍兴市蔬菜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说,今年入春以来,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蔬菜生长,叶菜类在这种天气中一个月左右就能长成,本地蔬菜实现了丰产。“而且今年北方天气也暖,本来蔬菜讲究错时供应,一些品种南方下市后北方上市,供求上不至于太不平衡,然而今年像卷心菜南北几乎同时上市了,一时间市场上供远大于求。”
  另外,今年年初由于气候寒冷推动菜价走高,许多菜农在高价刺激下,纷纷扩大了种植面积,没料想农产品扎堆上市,想赚钱的反而赔了钱,许多菜农都是有苦说不出。“在这一方面,绍兴的菜农虽然比较理智,没有盲目扩大种植,然而在大市场的背景下,也受到了拖累。”
  在这一轮菜价风波中,菜农的“出厂价”与市民购买时的零售价之间巨大的差距深深刺伤了菜农的心,也刺痛了许多人的眼睛。一把青菜从地里需要跨过多道“栏杆”才能走上市民的餐桌,这一道道“栏”之间,头尾价格的差距被拉大到了惊人的地步。
   “蔬菜流通环节过于复杂,造成了菜价居高不下。”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不过却仍然是菜价差距形成的掣肘,在经历了数次菜价涨跌风波之后,不少有识之士已经在高呼:要减少蔬菜流通的中间环节。
  记者昨天从多方面了解到,眼下,本地菜的卖难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度关注。政府部门、热心商家等正迅速行动起来……我们也希望,农产品的“卖难”问题,能早日找到一个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华润万家的两个15%
  “农超对接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有助于精简产销之间的链条,目前市区的几个大型连锁超市都已经进行试点。”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现在实行农超对接的不少超市中,仍然没有将菜价尽可能地降低,“农超对接浙江已经走在了前列,但仍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大部分菜农都拿不出发票,这就使他们不可能直接面对超市。”不过尽管如此,许多人仍然坚信,少了中间环节,农超对接有助于同时解决“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的现象。
  就在许多菜农为自家地里的蔬菜暗自神伤的时候,省内仍有菜农保持稳定的销量,每隔几天,他们就会把一筐筐新鲜蔬菜送到华润万家配送中心,这些蔬菜然后会进入该超市的各个门店。实现农超对接,既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能降低超市里蔬菜的售价,也便于超市管理,“华润万家”一直是其拥护者。
  “我们曾做过一个统计,农超对接可以使当地农户的收入增加15%,同时也能把超市内相关蔬菜的售价降低15%,可以说是一个双赢。”华润万家超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在售的30%~40%生鲜产品都是产自自有的农产基地,而其余的货源,华润万家每进入一个城市都会在当地积极寻找。
  当然,要想成为超市的农产基地,必要的“门槛”还是必须达到的。如给华润万家供货的农产基地,需注册一个合作社,产量、质量需达到超市的要求,要有送货能力,最好农产品还具有当地特色。
  华润万家前两年曾在绍兴寻找过这样的合作基地,可惜没有找到,不过他们一直有这个意愿。“许多农户可能产量达不到我们的标准,其实抱团也可以,已经有这样的先例。”据了解,华润万家超市内的西瓜产自衢州的江山,就是由当地一个种植户牵头,聚集了300名左右的农户一起成立了合作社,现在已经成了“华润万家”稳定的供货基地。
  快餐店打算帮菜农促销
   除了超市,快餐店也是消化蔬菜的“大户”。不过由于需要的品种太多,而且变量大,快餐店一般都是跟菜贩接洽。“现在这个状况下,我们很愿意帮菜农一把。”“来必堡”的负责人许小姐表示,他们目前在市区有7家分店,每天需要消耗大概2吨多的蔬菜,“可以采用特价菜的方式来帮菜农推销。”不过许小姐也说,一家快餐店的用量毕竟有限,而现在蔬菜的存量又那么大,“如果能集合市区所有的快餐店联合搞活动,效果会更好,也能保证我们店内每天蔬菜的质量。”
  政府的大手再推一把
  这一波全国性的菜价风波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一些部门已经在研究措施帮助农民渡过这个难关,并在今后加以防范。
  “我们将会同农业部门摸清蔬菜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加强市场监测,及时发布预报,鼓励农贸、批发市场加大对蔬菜的促销力度,扩大销路。”市商务局市场处负责人梁远洪告诉记者,这一波菜价急跌进一步暴露了蔬菜产销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将在今后探索更多途径,如在农贸市场内设立直销中心等为农民降低蔬菜流通成本,减轻负担。“同时农超对接的工作已经做了几年,今后还将继续推进。”
  另外,有关部门还建议,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是否可以为自产自销的农户解决一部分流通费用,如提供运输车辆、冷库,甚至适当减免农贸市场的摊位费。另外,蔬菜也是关系民生的重要物资,是否能像某些商品一样设立一个最低收购价,以保障菜农的基本利益。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