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城乡论坛暨技术产品展示交易会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信息技术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产品投资与交易,培育农业与农村信息化产业基地和示范企业,推动数字城乡建设与创新公共服务,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农业部信息中心、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大众科技报社决定,于2008年7月6—8日在成都市温江区会展中心举办中国数字城乡论坛暨技术产品展示交易会。为确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合作、发展、共赢为目的,以推动数字城乡建设与创新公共服务,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突出信息技术产品投资与交易,培育农业信息化产业基地和示范企业,推动信息技术创新,促进城乡数字建设全面发展。二、举办单位本次活动由农业部信息中心、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大众科技报共同主办,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支持,成都市温江区委、区政府协办,组委会具体承办。三、活动时间、地点和日程1、时间:2008年7月6日至8日。2、地点:成都市温江区会展中心。3、日程安排:7月4至5日报到;7月6日在温江区会展中心举行大会开幕式;7月6日至8日:数字城乡论坛,技术产品展示交易会,数字城乡建设项目发布暨招标信息发布会,项目洽谈与对接,数字城乡建设成果展等。四、活动内容(一)中国数字城乡论坛
围绕“聚焦数字城乡建设与创新公共服务,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行一次高规格的思维碰撞,切实为下一步的信息化及信息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形成有高度、有实际、理论加实践相结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字城乡模式”,集合产、政、学、经四方领导和专家的力量,举行专题讲座和研讨,共同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进中国数字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指明方向。1、内容:中国“数字城乡”发展战略及政策指引,数字城乡建设规划,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及信息技术产业化发展前景及规划,数字城乡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数字城乡建设技术及对策,数字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关技术研讨、数字城乡建设与企业发展机遇,数字城乡建设与投融资策略等。2、论坛参与人员:各级农业、科技、信息产业政府主管部门有关人员、相关企业负责人、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负责人、专利发明人、媒体负责人等3、平行论坛:1)全国信息办主任论坛:信息办主任论剑温江探讨数字城乡发展前景。2)数字城乡规划论坛:数字城乡建设规划、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及信息技术产业化发展前景及规划,规划设计精英成都聚首共绘数字城乡未来蓝图。3)投融资论坛:中国“数字城乡”发展战略及政策指引、数字城乡建设与投融资策略,缔造资本增长与事业发展佳话。4)企业家论坛:数字城乡建设与企业社会责任及发展机遇,产供销运汇聚一堂沟通有无共谋发展。5)科学家论坛:数字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关技术研讨,最新思想火花撞击科技前沿。6)数字化产品政府采购与招标研讨会暨信息发布会:邀请政府采购中心负责人、招标代理机构负责人、评标专家、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采购管理人员、企业代表现场等现场进行研讨,提供招标采购最新全面信息。(二)技术产品展示交易会以“打造品牌,铸就诚信,拓展市场,促进交易”为宗旨,集中进行以城乡数字化为主的各种先进技术及产品的展示、展销,促进数字技术产品流通交易。(1)在会展中心设400个国际标准展位。其中,一区展示数字化新技术;二区展示数字化新产品;三区为全国各地城乡数字化成果展。(2)开展数字创新科技成果推广与合作。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合作交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宗旨,邀请境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数字化企业、科技园区等进行数字创新科技成果展示,以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合作和交流。(3)数字技术、产品展示交易订货。展示交易内容:国内外信息、通信、网络、数字领域的科研机构及知名企业参展。(1)通讯和网络IT;数字化产品;通信软件及电子商务技术类信息通信服务、信息通信交换、传输技术与设备、通信终端设备及配套产品、计算机硬件设备与软件产品、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及相关产品、通信电源、仪器仪表、通信机房用品、信息家电、通信电子元器件、通信终端配件、其它信息通信配套产品等。(2)计算机网络工程、通信、自控、智能化解决方案、机房运行和应用服务器、工控设备,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连接器、网卡等网络设备、大型数据存储技术、公用信息港网络技术及存储解决方案、专用机架、机柜。(3)光通信系统及设备、光纤接入技术及产品、光纤、光缆SDH传输产品、光网络系列产品、光有无源器件、光测试仪器分析仪器等。(4)信息通信交换、传输技术与设备、通信终端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涉及网间互联的设备、数据通信设备、电信终端设备、光配线设备。(5)数码办公设备及家庭多媒体设备。包括数码相机(DC及数码后背),数码摄象机(用DV、DVD、MMV、闪存等存储介质),打印机,CD、MD、MP3、MP4以及可以实现上述功能的台式机,手机,PDA及电子辞典,移动存储器(包括U盘,闪存卡,移动硬盘等),内置微电脑的手表,笔记本电脑,娱乐机器人,家庭多媒体中心,游戏机,网络收音机,以及与上述向配套的一系列诸如音箱、接线,网络设备(广域与局域)、外设等辅助设备。(三)数字城乡建设项目发布暨招标信息发布会。以合作、发展、共赢为目的,以深化政企合作为目标,组织建设项目单位(政府、企业)统一进行建设项目信息及采购信息发布与招标。(四)项目洽谈与对接。大会将提前收集、筛选一批符合产业政策、科技含量较高、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的项目,邀请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有影响的商会、协会参会。(五)数字城乡建设成果展。展示各地城乡数字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交流数字城乡建设成功经验,推动数字城乡建设向更深领域、更高层次发展。五、参会单位和人员1、国家有关部委,部分省、市、自治区代表团。2、国内外知名企业(企业集团)、行业商会和企业协会。3、商业银行、金融投资公司和中介机构。4、有科技合作项目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5、各大新闻单位和有关媒体。六、组团和参会要求1、大会组委会邀请各省市区有合作意向的知名数字企业、企业集团、科研单位和金融投资机构参会,邀请企业协会、商会参会。2、各省市区组团参会,要指定1名联络员,与大会秘书处搞好参会的联系沟通。拟洽谈签约项目、参展企业和产品、活动安排及其他事项务于6月15日前告知大会秘书处。3、认真筛选参加展示交易的技术产品并搞好布展和产品交易。布展时间为7月3日至7月5日,由各代表团负责;展示时间为7月6日至7月8日,9日撤展。4、大会组委会将评选数字技术产品展示交易会金、银、铜奖。七、会议服务1、免费服务:为代表团提供新闻发布会、项目签约仪式场地;为代表团特装布展(成果展)免费提供展示场地;免费为参会客商在网上发布项目、信息;特邀嘉宾提供食宿。2、新闻宣传服务:大会设新闻中心,组织、协调中央、省级和地方新闻媒体进行全方位采访和报道,并举办若干场新闻发布会。3、网络服务。会展中心和星级宾馆设置电子信息服务系统。组委会将加强“数字城乡”网站建设,建立项目、产品、投资、中介信息库,提供网上交流、在线洽谈等服务,会后,常年提供网上交流和撮合服务;链接国内著名门户网站、投资项目网、有关中介专业网。4、后勤保障服务。筛选若干宾馆、饭店,为参会代表提供食宿服务;为各代表团提供会议用车,协助预订返程机票车票。5、广告招商服务。会议期间将提供形式多样的广告服务,费用自理。6、旅游服务。大会将为参会客商推荐重点旅行社和精品旅游线路,为各代表团和参会客商在成都市境内商务考察、旅游观光提供优质服务。八、组织领导成立大会组委会,由主办、承办和协办单位有关领导组成,负责大会各项筹备工作的组织领导。组委会下设秘书处、组织处、项目处、资料处、新闻宣传处、接待处、环卫处、保卫处。1、大会秘书处负责大会组委会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大会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2、组织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省内外参会代表的组织、邀请函的发放、提供开幕式来宾名单、预备会的筹备等工作;负责大会中心会场布置;负责项目展示和商品展销场馆内外设施的安排、出租、管理等;负责产品展销摊位的分配、布置和技术产品展销的审定;负责产品展销现场销售额和供货合同额的统计;负责受理企业的广告业务、标志认刊工作及组委会交办的其他任务。3、项目处。主要职责是负责收集、汇编招商项目及科技成果资料;组织会中招商项目洽谈及科技成果交易;签约项目仪式安排;成果的统计汇总等工作及完成组委会交办的其他任务。4、资料处。主要职责是负责起草部、省领导讲话;会议文件资料的印制、发放;洽谈会有关资料的收集和分发;编印会期简报和会议总结等及完成组委会交办的其他任务。5、宣传处。主要职责是编印宣传资料、大会会刊、成果汇编;制定会议宣传报道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邀请新闻单位;接待新闻单位人员,做好新闻发布会的筹备工作;大会开幕式、闭幕式的现场转播;完成组委会交办的其他任务。6、接待处。主要职责是负责大会代表的报到、食宿和宴会安排;会议代表的接送;返程票务安排;参观用车和会议用车安排;印制通讯录及完成组委会交办的其他任务。7、环卫处。主要职责是负责会议期间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防疫和医疗等工作及完成组委会交办的其他任务。8、保卫处。主要职责是负责大会主会场、展出场馆及代表驻地的安全保卫工作;负责参观考察途中的交通安全,保证道路畅通;加强防范,避免交通事故及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参会代表人身财产安全及完成组委会交办的其他任务。九、活动联络中国数字城乡论坛暨技术产品展示交易会组委会联系人:郭丰荣13581698496010—84467457谢凌13910992048010—62125948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霞光里66号院远洋新干线A座806邮编:100027大会网址:http://www.szcx.org.cn大会信箱:szcx@szcx.org.cnzkyj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