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农贸展会
内蒙古“交通网络”致富农民
时间:2013-03-13 00:00:00来源:中国农资供销网作者:刘毅

  秋天一到,紧靠209国道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大红城村的许多村民便开始“不务正业”,“纷纷改行”。他们依托当地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将本地的农产品[14.26 0.00% 股吧 研报]绿豆、麻子等贩卖到宁夏等外省市。这是内蒙古自治区“村村通公路”、大力兴建“交通网络”以来,西部区(指内蒙古的西部区,以下相同)农民改变致富模式的一个“缩影”。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厅的官方资料显示,西部大开发前,毗邻8省的内蒙古只有一级公路45公里,二级公路3000多公里,根本没有高速公路,很多路路况很差,一遇风雨即“有阻”;到2010年底,内蒙古一级公路发展到3387公里,二级公路发展到12443公里,高速公路达到2365公里。10年间,新增公路里程4.8万公里。

  正是在如此大背景下,产生了西部区农民改行做“游走商人”的新鲜事。除了本文开头所述的事例外,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的农民将荞麦、马铃薯等农产品贩卖到了江苏等省市,乌兰察布市的一些农民则将胡萝卜、莜麦等农产品贩卖到北京等省市。

  和林格尔县大红城农民李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平均收入四五百元,而走一趟宁夏,一车麻子会赚四五万元,秋冬农闲两季,至少能走三趟。靠着走宁夏的收入,他在村里干起了5间气派的砖瓦房,还买了汽车。像他这样的“麻贩子”,最多的时候,一个大红城村就有40多个。

  即便不做商贩,四通八达的便利条件也改变了西部区农民的“致富方式”,靠近国道和高速路的很多村庄,年轻人不再愿意重复“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的标准农民生活,如今他们最常见的致富方式,就是买汽车“靠路吃饭”,从事煤运、建筑、物流等行业,仅和林格尔县大红城村就拥有汽车200多辆。

  武川县的一位乡长总结这种现象很“精准:以前没有多少像样的路,农民的出路也少,搞富业只能是纯劳力输出--外出打工。而道路四通八达后,农民的出路也就多了,搞富业也就有了一些“技术含量”。

  农民们提起内蒙古的道路变化,都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希望未来加大投资,继续完善道路交通建设。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