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开幕在即,境内外客商和媒体对漳州市现代农业的关注热度持续攀升。漳州市位于福建省最南端,与台湾隔海相望,四季常青,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被誉为天然温室,发展农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著名的水果之乡、花卉之都、蕈业之城、水产基地。全市土地面积1.2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9万亩,山地1238万亩,可供直接利用的浅海滩涂、内陆水域180万亩。近年来,漳州市委、市政府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业,推广五新技术,培育农业品牌,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全国重要的粮仓向农产品出口基地、对台农业合作基地、绿色食品基地转变。201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3亿元,比增4.8%;农民人均纯收入11639元,比增12%。
农业产业特色鲜明。漳州重点扶持水果、水产、蔬菜、食用菌、畜牧、茶叶、花卉、林竹等八大特色产业,水产、水果、蔬菜、花卉、林竹等五个产业产值超过百亿元。全市一县一品产业格局日益成熟完善,漳州水仙花、天宝香蕉、平和琯溪蜜柚、云霄早熟枇杷、东山水产品、漳浦花卉苗木、华安铁观音茶、南靖绿麻竹、诏安青梅等成为区域特色的农业名片。漳州市农业生产产出率高,以约占全省13%的耕地、8%的山地,产出了约占全省43.2%的水果、40%的食用菌、10%的粮食、15.4%的蔬菜和21.7%的肉类。
对台农业先行先试。漳州是台胞主要的祖籍地,台湾现有居民中,祖籍漳州约1000万人,占近40%。漳州是国家首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至目前,全市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1106个,合同利用台资16.90亿美元,实际到资近10亿美元,是全国农业利用台资最多的设区市,成为国内台商投资农业的密集区和首选地。2014年,农业部、国台办批准漳州设立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并列为国家八项促进闽台交流合作新政策之一。
农业产业化持续推进。截至2013年,全市达到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组织2853个,固定资产总额161亿元,带动农户78万户,带动种养基地490万亩;农业产业化组织订单农业总额157亿元,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33.8亿元。龙海市、漳浦县先后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天福集团在香港上市,海魁水产集团在德国上市,宏盛园艺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漳州首家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的企业,也是第一家花卉苗木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农产品出口保持增长。漳州农产品出口连续十多年保持快速增长,罐头、水产品、保鲜蔬菜、保鲜水果、熟肉制品、花卉苗木等大宗农产品出口货值占全省农产品出口货值近50%,其中水产品出口、罐头出口和花卉苗木出口均居全国设区市第一位,蜜柚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90%以上。2013年全市经检验检疫出口农产品货值42.1亿美元,比增2.59%。
农业品牌建设快速推进。据统计,截至2014年7月,全市有涉农类中国驰名商标15件、涉农类福建省著名商标161件、涉农类地理标志商标74件(包括13件海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集体商标209件。福建名牌农产品94个。绿色食品成为漳州现代农业、品牌农业的亮点,累计有11类291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其中60个产品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全市绿色食品产地面积超过60万亩,年产值20亿元以上,位居全国设区市前列。全市建立4个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18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核心示范基地60万亩,居全省首位。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