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届长春农博会的成功举办,开拓了外埠市场,拉动了产业发展,广泛的交流合作,嫁接资源优势,对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吉林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展会的成功举办,对商贸、餐饮、交通、旅游业等行业,也产生了积极的拉动作用,农博会的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经贸活动遍地开花
招商引资连创新高
前六届长春农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全面展示了吉林农业的新成就和新形象,而且将农博会推向了一个更具特色和魅力的新境界,成为更具广泛性和影响力的区域国际农业盛会,受到国内外的极大关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国内外百余家新闻媒体全方位、多视角、大力度宣传报道展会盛况,刊播新闻、专题、特写,影响辐射面遍及海内外。历届展会的成功,使长春农博会声名远播,极大地提高了吉林农业的知名度,有效地扩大了我省的对外影响力。展会期间,国内外各展团、展商借助展会的平台,积极进行现场展示展销和项目洽谈,场面十分火爆,产品交易异常活跃,经贸活动遍地开花,洽谈合作取得突破,招商引资连创新高。
以第四届农博会为例,观众总人数达159万人次,产品交易场面火爆,经贸活动十分活跃。展会期间共签约项目 79个,合同金额达160亿元。第五届农博会期间,全省共签约招商引资和经贸合作项目130个,合同金额达134.4亿元。其中,省签约项目49个、签约金额5.86亿美元,长春市签约项目81个、签约金额85.8亿元人民币;合同利用外资近9400万美元、内资56.4亿元人民币,超亿元项目53个。
到了第六届农博会,有52个国家和地区、12个国外友好城市、180多位外宾,国内64个国家部(委)、省(市、区)和大中城市党政代表团及商团前来参展参会。据统计,每天参展参会的人数都在十几万、二十几万人,仅开幕式当天,就有30多万人参观。7天总计参会人数突破150万人次。签约项目106个,签约金额达162亿元。展会产品展销十分活跃,仅7天的时间,累计实现现场交易额5.1亿元,合同和协议金额36亿元。150多家餐饮、食品企业设点,30多万人次就餐,消费额达450万元。签订招商引资和经贸合作项目,涉及优质农产品基地和生态农业建设、良种繁育、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多个领域,签约项目数量之多、引进域外资金数额之大,创历届展会之最。
企业获得最大收益
吉林农业实力提升
六届办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吉林农业欲走出国门,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先导,借助和依托会展经济这个舞台,通过抓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提升我省农业、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借助和依托会展经济这一崭新的市场运作方式和手段,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和招商引资渠道。
省农委相关负责人说,充分利用会展这一载体和舞台,不仅能有效地拓展我省农产品的市场空间,增强吉林农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也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和产业化龙头企业驾驭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加快会展经济发展,是开拓农产品市场,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拉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第六届展会上,吉粮集团部门经理张振国说:7天的展会时间不算长,但是通过展会,能使得企业得到更大的宣传。另外我们感觉到,展会人气特别足,无论是参展商、经销商还是参观者,都非常的多。我们企业成了最大的受益者。香辰公司董事长杨颖说:农博会请到了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大家对农博会都感觉很惊讶,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好产品。对企业来说,可谓受益匪浅。
以拉动吉林农业产业不断发展,提升吉林农业的整体实力为宗旨,六届办展过程中,农博会打造出了贯彻始终的指导思想:依托会展经济舞台开发农产品市场,必须打好特色牌、绿色牌和优势牌。坚持唱响绿特名优主旋律,树立吉林绿色形象,展会内容丰富、主题集中、特色鲜明,注重体现宣传推介、开拓市场、推进合作的综合效果。将展览展销吉林农产品与广泛宣传我省丰富的农业资源、独特的产业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产业政策融为一体,以宣传展示吉林绿特名优新农产品为重点,突出绿色特色优质名牌,注重质量和安全,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现实和发展需求。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