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科技
秸秆何时由“鸡肋”变“宝贝”?
时间:2009-10-29 14:32:18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游侠
  山西省农业局统计,今年全省玉米面积达到1838.4万亩,比上年增加62.83万亩。
玉米多是一喜,秸秆多则是一忧,农民说:“秸秆卖了不值,烧了又排烟,简直成了鸡肋。”
  自己消化秸秆?农民没有能力
  10月14日,山西省忻州市城区大气治理领导小组下发紧急通知,严禁焚烧秸秆。然而,就在当天下午,加禾村的一户农民把地里的秸秆点燃,火借风势竟把公路旁的一棵大树引燃,幸好发现及时,没有酿成大祸。阳泉市盂县则没这么幸运。不久前,一农妇进山清理承包地里的玉米秸秆,点火走人,结果导致山上的森林起火,造成严重的损失。
  玉米秸秆并非无用之物农民缘何不加以利用呢?前不久,繁峙县一农业干部到下茹越村宣传秸秆利用技术,他说,每斤玉米秆卖2分钱,一亩地生产4000多斤,就能卖80多元。村民侯瞒生接茬说:“哪有人来收购?如果自己雇车卖,连运费都得倒贴。”
  侯瞒生说:“我们也知道,用玉米秸秆覆盖农田,可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肥力。可是,光凭农民自身力量根本办不到,一是将秸秆收割或覆田都要使用机器,农民买不起;二是需要耗费大量电和油,农民也承担不起。”过去,下茹越村许多农民用秸秆烧火做饭。现在,因为家家用上了煤气,村民们普遍以大田焚烧的方式消化秸秆。
  堵不如疏,开辟综合利用新途径
  堵不如疏。杜绝焚烧秸秆,关键在于搞好秸秆综合利用。山西不断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秸秆利用新途径。
  在“禁烧令”的高压态势下,高平市在河西、原村等10个乡镇大面积推广秸秆全程覆盖免耕技术,4万亩玉米秸秆被直接埋到地里,增产150多万公斤,可为农民增收160多万元。
  五台县扶持建安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对玉米秸秆进行粉碎储藏,为该公司的247头奶牛储备足够的冬季饲料。现在,周边乡村的大量秸秆都被该公司收购。
  “开发利用秸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经济问题。”大同市农机推广站高级工程师王永宏说:“要想使秸秆利用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政府必须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依托民营企业和养殖大户,确保农民有收益,乐意出售和利用秸秆。”
  山西省农业厅主要负责人介绍,今冬明春,山西还将发展秸秆直接还田1000万亩,到“十一五”末,让秸秆利用率达到70%以上。(作者:罗 盘)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