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今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1号文件精神,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上半年农业增加值达到48.1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种植业28.79亿元,增长5.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05元,增长13.4%。
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狠抓高产优质攻关示范、科学配方施肥、产销衔接等关键措施,克服了暖冬、干旱、倒春寒、病虫害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夏粮生产获得全面丰收。全市小麦播种面积达到313.85万亩,平均单产达到400公斤;总产125.4万吨,增加1.47万吨,增长1.2%。全市小麦增产受到省政府表扬。
2、有机蔬菜产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一大新兴产业。把有机蔬菜产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新兴产业来抓,坚持基地建设与龙头加工同步,重点发展有机芦笋等高效品种,大力推广三作三收、四作四收高效种植模式,目前全市获得OFDC、OCIA、JONA、JAS、BCS、HACCP等国内和国际认证的有机蔬菜基地面积达到18万亩, 主要品种有大叶菠菜、菜花、毛豆、刀豆、芦笋、萝卜、甘蓝、菜椒等近40个,专门从事有机蔬菜加工出口的规模龙头企业20余家,年出口创汇可达3600万美元,有机蔬菜产业成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一大新兴产业。
3、“一村一品”农村经济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围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全市组织实施了 “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到目前,全市新调整高效经济作物面积15万亩;新发展设施农业3.21万亩;“一村一品” 专业乡镇达到11个,专业村达到373个。
4、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链日趋完善。围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以资源优势为基础,全方位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到目前,全市引进、新建投资过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29 家,投资额9亿多元。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全市建立和完善了牛奶、鸡鸭肉、生猪、有机蔬菜、果品、粮油桑蚕等6大产业链。上半年全市龙头企业销售收入60亿元,增长10%;农副产品出口额6000万美元,增长5%。
5、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农业“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力度,到目前,全市申报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面积70万亩,其中绿色、无公害认证面积分别新增20万亩、15万亩,总面积分别达到160万亩和187万亩。
6、农村沼气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亮丽风景。全面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力度,全市6个县市区均列入国家、省扶持范围。大力搞好沼气技术培训,采取培训班、典型示范带动等综合措施,培训农民3000多名,组建沼气施工队197支;培养沼气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36个、示范户1000个、生态示范大棚3000个。新建农村沼气池9600个。沼气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亮丽风景。
7、农业科技进步进一步加快。围绕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全面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到目前,全市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42个,为农民提供优质种苗800多万株,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25项。新泰市、东平县等5个县市区列入农业部和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县,实施面积220万亩。全市主要农作物的良种普及率达到99%以上。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全市共举办培训班近200场次,培训农民20多万人次,农民科技素质进一步提高。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