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南到东北,种水稻的农民朋友都使用吡虫啉来防治稻飞虱和稻综卷叶螟,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用的是吡虫啉,因为它的商品名称有700多个,而且在产品标签上很难找到吡虫啉这个通用名称,光鲜夺目的是它的商品名称、注册商标名称。一药多名弄得农户头晕目眩,而企业生产农药采取的临时登记,致使农药产品的数量得以大量被复制。这种名称、数量、标准的混乱,给使用者增加了辨认难度,使造假者得以浑水摸鱼。
2007年12月,农业部先后颁布了《关于修订〈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决定》、《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3个农业部令,发布了农药名称登记核准管理的公告,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农药名称命名和农药产品有效成分含量两个公告。6项新规的出台,大快人心。由此,2008年成为农业部的农药登记管理年。农药管理十年之痒有望药到病除。
按新规,从2008年1月8日起,停止批准农药商品名称,农药一律使用通用名称或简化通用名称,直接使用的卫生农药以功能描述词语和剂型作为产品名称。自7月1日起生产的农药产品,一律不得使用商品名称。同时提高了农药登记门槛,减少了临时登记与正式登记的差距。规范了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的管理,通用名称要标注在标签的显著位置,商标的单字面积不得大于通用名称的单字面积。整顿后农药名称可望由目前的1.6万个减少到1700个,农药临时登记数也将减少。
一场农药革命从6项新规开始。通过建立农药产品的登记信息查询系统,使农药登记行为阳光化。通过建设现代农药经营体系,一方面用农药连锁经营给农民构建一个保护网,另一方面用购销台账进行可追溯管理给企业建立一个信用评价制度。通过建设农药监管网络联动系统,将市场监管的重点从省、市、县级批发市场下移至乡、村的营销点,形成全国联动机制。
今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要求农药监管严格按照6项新规规范农药登记管理,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假劣农药、无登记证生产、添加未登记成分、扩大使用范围、一证多用、套证或冒证、标签不符合规定以及肥料产品标称具有农药功能等违法行为。严打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农药监管展开了一张规模空前的法网。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