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科技
西瓜生理病害及防治
时间:2013-03-18 09:47:13来源:作者:刘毅
生理病害是指西瓜对环境因素不适应导致生理障碍而引起的异常现象。在西瓜生产过程中,由于气候不适或栽培技术不当,均可引起生理失调,使正常生长受到抑制,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同时这类生理病害能够诱发传染性病害的发生,是影响西瓜增产的重要环节。由于对生理病害的认识不足,研究不够,所以在生产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现将常见的生理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叶片白枯

  在西瓜开花前后开始发生,至果实膨大期发病加剧,其症状是基部叶片和叶柄的表面硬化,叶片缺刻易折断,叶色变淡,逆光可见叶脉间淡黄色的斑点,茸毛变白、硬化易折断,随后叶脉间组织明显变黄,叶片黄化呈网纹状,进而叶肉黄化部变褐,呈不规则、浓淡不一和表面凹凸不平的白色斑,白化叶仅留绿色的叶脉和叶柄。

  病因:发病原因认为是植株体内细胞分裂素类物质活性降低的一种老化现象。据测定,白色茸毛中钙的含量是正常植株的3倍,叶片和叶柄内钙的含量也较正常植株为高,侧枝过度摘除,降低根的功能容易发生。该病在拱棚栽培西瓜上也容易发生。

  防治措施:适当整枝,整枝应控制在第10节以下,从始花期每周喷1次1500倍液甲基托布津或1500ppm苯甲基腺嘌呤,可以抑制该病症状的发展。

  急性凋萎

  症状:急性凋萎是西瓜嫁接栽培容易发生的一种生理性凋萎,其症状初期,中午地上部萎蔫,傍晚时尚能恢复,经3~4天反复以致枯死,根颈部略膨大,无其他症状。该病与传染性枯萎病的区别在于根颈维管束不发生褐变,发生时期在坐果前后,在连续阴雨弱光条件下容易发生。

  病因:与砧木种类有关,葫芦砧发生较多,南瓜砧很少发生。砧木根系吸收能力随着果实的膨大而降低,而叶面蒸腾则随叶面积的扩大而增加,根系的吸水不能适应而发生凋萎。整枝过度抑制了根系的生长,加大了吸水与蒸腾间的矛盾,导致凋萎加剧。光照弱会提高葫芦、南瓜砧急性凋萎病的发生。急性凋萎可能是以上生理障碍的最终表现,其直接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防治措施:目前主要是选择适宜的砧木,通过栽培管理加强根系及其吸收能力的农业措施防治。

  畸形瓜

  症状: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由于生理原因往往会产生一些形状不正常的果实,影响果实的外观和品质。畸形果种类有扁形果、尖嘴果、葫芦形果、偏头畸形果、棱角果等。

  病因:扁形果是坐果节位低,果实膨大期气温较低,果实扁圆,有肩,果皮增厚,一般圆形果易发生。尖嘴果多发生在长形果的品种上,果实尖端渐尖,主要是果实发育期的营养和水分条件不足,果实不能充分膨大。葫芦果表现为先端较大,而果柄部位较小,往往长果形品种在肥水不足,坐果节位较远时发生。偏头形果实表现为果实发育不平衡,一侧生长正常,另一侧发育不好,是由于授粉不均匀所引起,授粉充分的一侧表现种胚不发育细胞膨大受阻。西瓜在花芽分化过程受低温影响形成的畸形花,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所结的果实也表现畸形。肥水不足或过剩,果实肩部发育不良,出现一头大一头小的现象。

  防治措施:减少畸形果实的发生,是提高果实商品性的重要一环,除针对以上形成因素予以防范外,重要的是根据栽培目的控制坐果节位,并在坐果期选留子房周正的幼果,摘去畸形幼果。

  空洞瓜

  症状:西瓜果实内果肉出现缝隙或空洞。

  病因:在低节位坐果、氮素营养过多引起的疯秧、或坐果不良、叶面积增多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主要原因是植株养分积累过多。空洞果通常在果面表现有纵沟,果皮厚、果形不周正,糖度偏高。而由于生长势旺叶面积过大形成的空洞果则果形大,含糖量较高。三倍体无籽西瓜生长势旺,发生空洞果较为多见。

  防治措施:进行合理适量的施肥和整枝,调整坐果数和坐果节位。

  裂瓜

  西瓜裂果可分为田间裂果和采收裂果。田间裂果是在静态条件下果皮暴裂,其主要原因是土壤条件骤变。如在果实发育的某一阶段土壤水分少,果实发育受阻,突然遇雨或浇大水,土壤水分猛增,致使果实迅速膨大而裂果,一般在花痕部分首先开裂,也有认为果实发育初期因低温发育缓慢,之后迅速膨大而引起裂果。裂果与品种有关,果皮薄、质脆的品种容易裂果。

  防止措施:选择不易开裂的品种,采用棚栽防雨,合理的肥水管理。采收时的裂果是因果实皮薄,采收震动而引起裂果,有经验的瓜农认为增施钾肥提高果皮韧性,傍晚时采收,可以减少裂果。

  日烧瓜

  症状:西瓜果实在烈日下曝晒,果实表面温度很高,果实组织灼伤坏死,形成一个干疤。

  病因:日烧与品种有关,皮色深的品种容易发生,其次在丘陵地区土质较瘠薄,植株营养生长差,藤叶少,果实暴露情况下发生多。

  防治措施:前期增施氮肥,促进生长,果面盖草防晒。

  肉质恶变瓜

  症状:发育成熟的果实,在外观上与正常果一样,但拍打时发出当当敲木声,与成熟瓜、生瓜不同,剖开时发现瓜肉呈紫红色,浸润状,果肉变硬,半透明,同时可闻到一股酒味,完全丧失食用价值。

  病因:日本有人认为果实在花后20天,由于土壤水分骤变,高温、叶面积不足等因素都容易引发此病。原因是土壤水分骤变会降低根系活性;还由于某些因素导致叶片受障碍,加上高温,使果肉内产生乙烯,引起呼吸异常,使肉质变劣。此外,坐瓜后的植株感染黄瓜绿斑花叶病毒也会引起果实的异常呼吸而发生果肉恶变。

  防治措施:预防的措施是深翻地,多施农家肥料,保持良好的通气性;深沟高畦加强排水,保持适当土壤水分,适当整枝,避免整枝过度,抑制根系的生长;当叶面积不足或果实裸露时,应盖草遮阳;防止病毒病传播,除瓜地喷药防虫切断病毒传播外,还要注意附近毒源植物并及时防治。

  僵瓜

  造成僵瓜的原因有以下几类:

  1.土壤干燥、肥水不足:果实膨大期如果肥水不足,则易形成僵果。因此瓜地要进行灌水,水量由少到多,不可没过畦面,水在田间滞留时间不宜过长,应在傍晚或夜间灌水,避免高温烧根。在丘陵地发展西瓜,应在冬前增加蓄水量,采取育苗移栽办法,争取早坐果,减轻干旱对果实膨大的影响。当幼果长至鸡蛋大小时及时追膨瓜肥。

  2.功能叶不足:一般来说,叶片多的果实长得大,而且品质好,因此栽培上要有相当数量的功能叶进行光和作用,满足果实膨大之需。

  3.瓜蔓生长过旺:制造的养分茎、叶生长消耗多,满足不了果实膨大的需要,而呈疯长状态。应培育壮苗,为果实正常发育打下良好基础,在坐果前后,应根据新生叶的大小、蔓的粗细、节间的长短,以及从蔓的顶端到已开放雌花节位的长短来调节膨瓜肥的施用量和时间。如果蔓顶端到已开放雌花节位的长度超过67厘米,则说明瓜蔓生长过旺,应抑制其生长;如果其长度不到50厘米,说明瓜蔓长势弱,应立即追肥,促其生长;如果其长度在50~67厘米范围内,则说明瓜蔓生长正常。

  4.授粉时雄花的花粉涂到雌花柱头上的数量不足,种子数量对果实的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在同样条件下,种子数量多的果实长得就大。因此,要选择最佳时机,尽可能多地把生活力强的花粉授到柱头上,以增加种子数,从而达到丰产的目的。

  5.雌花细长瘦弱,茸毛稀少的花朵授粉后不易坐果,即使坐果也难以长大。因此,应选择花蕾发育好、个大、生长旺盛的雌花授粉。优质雌花的主要特征是果柄粗、子房大、外形正常,颜色嫩绿而有光泽,密生茸毛。

  6.病虫危害严重的叶片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影响果实发育。

  7.坐果太近或太远,果实膨大受多方面影响而僵住。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