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是我国第一大粮食品种,而早籼稻是稻谷中第一季收获的稻谷具有标杆性和行业代表性。稻谷作为一个大宗农产品(10.50,-0.09,-0.85%)其供需格局变化较平缓,而且有相关的国家政策对其进行调节大部分时候其价格较为平稳。不过稻谷的题材也很丰富,可以说与其有关的每一个因素发生的变化,都会在其价格上有所反映。
早籼稻自今年4月份在郑商所上市以来,其走势体现了天气、政策、产量等因素的影响。4月到7月早籼稻在平静的基本面下波动幅度只有100点不到,而到了8月份在产区旱情影响下早籼稻曾出现单周波幅就达100点以上,进入9月份随着旱情题材淡化以及新稻上市,早籼稻自前期高位出现回落并回归到平稳走势。
今年稻谷有望再次增产
2004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下,全国稻谷播种面积呈增加态势,稻谷产量呈恢复性增长趋势,从2003年的16006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18603万吨,实现了连续六年增产。其中早籼稻的产量基本维持在每年3200万吨左右(见下图)。
图为稻谷与早籼稻价格走势图。(图片来源:倍特期货)
根据粮油信息中心9月份报告中的预估,2009年中国稻谷播种面积为2,968万公顷,较2008年的2,924万公顷增长44万公顷,增幅 1.5%。预计2009年中国稻谷产量为19,470万吨,较2008年的19,190万吨增长280万吨,增幅1.5%。今年早籼稻预计播种面积 880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300万亩左右,预计总产量660亿斤左右,有望创近8年最高水平。
目前河南、湖北、安徽一季稻已开始陆续收割上市,增产压力对市场的冲击日渐明显。虽然稻谷的现货价格在大部分时候变化缓慢,但全国早稻均价在8 月底还是出现自7月份的1925元/吨下滑至1900元/吨。目前早稻现货价格大多数地区平稳,长沙1820元/吨九江1840元/吨,武汉1820元 /吨较上周下跌10元/吨。
政策继续发挥支撑作用
全国早籼稻各级储备量约占早籼稻产量的50%,最低收购价具有垫底作用,2006年,湖南早籼稻实际收购价高于最低收购价14%,2007年超出25%。近年来,早籼稻实际收购价年年高于最低收购价,最低收购价发挥着基础作用。另外,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截止到2008年12月23日,最低收购价早籼稻竞价交易共成交约900万吨,对早籼稻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发挥了利好作用。
今年发改委发布了最新的稻谷最低收购价,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的支持力度,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从今年新粮上市起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90元、92元、95元,比2008年均提高13元,提高幅度分别为16.9%、16.5%、15.9%。
7月下旬后,安徽、湖南、江西和湖北四省相继启动早籼稻托市预案。从目前情况看,现各主产省早稻轮换粮收购基本完成,湘赣鄂皖四省托市收购也在顺利进行,并普遍于8月中下旬进入收购高峰。截止8月20日,国内09年最低收购价早稻共收购约140.3万吨,其中安徽0.4万吨,江西96.1万吨,湖南43.7万吨。
前期旱情题材有所淡化
今年7月下旬至8月我国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旱情,截至8月27日,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为1.45亿亩,超过多年同期均值300万亩,其中重旱6107万亩,干枯2975万亩,有693万人、562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
截至9月8日,湖南、广西、贵州、江西、湖北、重庆、广东等南方7省份农作物受旱面积已达1972万亩,重旱467万亩,干枯144万亩,有 275万人、120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其中湖南、广西、贵州三省区旱情严重。而江西、湖南、广西为早籼稻三个最大的主产省。南方地区旱情露头后发展十分迅速,作物受旱面积由8月17日的不到100万亩,迅速发展到8月27日的2300多万亩,日均增加200多万亩。旱情期间,早籼稻期货价格出现明显的放量增仓,震荡走高近三周时间。
针对旱情,旱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发动,精心安排部署,自今年8月以来,南方受旱的七个省份已累计投入抗旱资金3.4亿元,投入抗旱劳力510.6万人,累计完成抗旱浇灌面积3211.3万亩,期间正值南方地区晚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抗旱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进一步保证今年秋粮的大丰收。
进入9月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南方5省(区)大部分地区旱情缓解,随着9月2日新华网“中国旱情明显缓解,秋粮好收成有望”的报道,当天早籼稻期货应声而落。随后在旱情题材效应减弱下,早籼稻期货随后近两周均持续走低。
图为籼稻指数走势图。(图片来源:倍特期货)
今年早稻丰收已成定局,后期的抛售压力不容忽视。最新公布的籼稻最低收购价为每斤0.9元,这与预期一致,市场对此反应较平静,对早稻价格推动有限。至于旱情题材,参考小麦4月份旱情题材炒作过程,并且在资金参与度未有持续关注下,籼稻旱情炒作的高度亦有限。在旱情题材淡化后,早籼稻自身基本面趋于平静,籼稻以回归到丰产压力与政策支撑左右下的区间运行为主。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