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资讯
物价适度上涨无碍经济发展
时间:2009-10-30 10:07:29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游侠

  今年1~4月份居民消费物价上涨2.8%,其中3、4月份涨幅均达到3%以上,达到了央行3%的调控警戒线。目前由于种种原因猪肉上涨,引发了鸡蛋甚至食品油等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预计5月份居民消费物价将连续第三个月超过3%,有可能接近4%左右,成为1~5月份的最高点。面对物价的快速上涨,很多人开始担心出现新一轮通货膨胀,与此同时,央行再次加息的脚步声也隐隐传来。如何看待目前居民消费物价较快上涨?在经济高增长条件下,物价水平应保持怎样的水平?面对物价上涨选择怎样的调控政策最适宜?

  今年居民消费物价涨幅将达3.5%以上
  今年1~4月份居民消费物价上涨2.8%,从目前看,今后几个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压力比较大,特别是二三季度,物价涨幅较大。主要由于:
  一是目前肉禽蛋类农副食品涨价,将有一定的延续性和惯性上涨,虽然夏粮有望增产,但玉米的短缺要到秋粮丰收后才能明显缓解,因而在秋粮收获之前此类产品涨价的势头难以扭转,它将带动今后几个月居民消费物价的上涨。二是各地政府水、电、油、气等服务价格调整措施将在二三季度集中出台,推动物价上涨。三是今年物价的翘尾因素大于去年,特别是前三季度翘尾因素对物价水平的推动作用较大,四季度作用将减小。
  初步预测,全年居民消费涨幅将达到3.5%左右,超过3%的调控目标。
  3%~5%的价格涨幅与目前的经济快速增长是相匹配的
  目前价格涨幅较大,人们对下一阶段物价继续大幅上涨的预期十分强烈,担心出现新一轮通货膨胀。我认为,不必担心物价水平大幅轮番上涨。原因有三:
  一是目前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大,主要是由于粮食、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涨幅较大造成,一旦秋粮获得较好收成,粮食涨价引发的一系列农副产品涨价将有所缓解,保持目前水平可能性较大,而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二是CPI涨幅较大,但是生产资料价格保持平稳,涨幅低于去年同期。今年1~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9%,比去年同期水平降低0.2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0%,同比降低2.1个百分点。工业产能增长较快、部分能源原材料可以通过进口获得满足,是生产性物价涨幅缓慢的主要原因。一个社会要出现物价轮番大幅上涨的局面,一般是由于生产领域价格大幅上涨、上下游产业互动关联影响,推动工业品出厂价格大幅上涨,进而引发居民消费物价的上涨,最后形成物价大幅上涨的局面,我国前几次通货膨胀就是这样发生的。
  目前的情况则不同。工业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均处于较低水平,而在整个物价构成中工业品价格占60%~70%的权重,食品价格占30%的权重,工业消费品价格的平稳走势将极大地抑制物价水平的大幅上涨。
  三是对于宏观调控目标要灵活看待。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今年经济增长的目标是8%,物价涨幅控制在3%。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达到11.1%,不仅远远超过8%的调控目标,而且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加快。但是,通过综合分析经济增长的合理性,无论政府还是学者都觉得目前的经济增长具备物资和资金支持,也是现阶段经济发展需要的。因此,11%以上的高增长是被接受的,只是需强调结构性调整的问题。但是,对于居民消费物价达到3%的调控目标则格外担心,认为物价的压力太大。其实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是互为促动的,较快的经济增长可以承受和消化较高的物价上涨,如果经济增长很快,物价持续低迷则是不正常的,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和物价涨幅的背离程度是比较大的。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高达11.1%,3%~5%的物价水平都应该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不是说超过3%就不能接受,宏观调控目标不是机械的、一成不变的。在当前,物价水平适度上涨对于保护和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是有益的,因此不必为目前的物价上涨过分担心。
  适度的物价上涨有益于当前的经济运行

  就目前经济环境看,物价适度上涨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从国际市场看,当下中美贸易摩擦,主要是我们的产品在美国市场卖得便宜。如果稳定汇率而保持适度通胀,国内价格上涨,出口价格则水涨船高,这样一来,既可堵住美国人的嘴,又可避开人民币升值的冲击。与此同时,出口价格上涨,还会促使国内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从而带动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
  从国内经济看,我国经济要持续高增长,一个前提,就是扩大消费。中国人口多,消费潜力大,关键是如何去拉动。比如,消费者有个普遍的心理,买涨不买跌。物价看涨,人们就抢购;物价看跌,便持币观望。由此推论,政府要拉动消费,适度通胀就不失为一个办法。这几年房地产热销不退,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房价看涨。但这并不是说可以放任通胀。政府可以利用通胀,但必须调控有度,一旦上涨较多,政府有足够的手段去控制,并且在物价上涨时要考虑弱势群体的承受能力,要有配套补贴措施出台。

  加息不如取消利息税
  5月份物价数据即将出台,由于各界均预期在3%以上,按照央行3%的调控目标,数据出来后央行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很大。笔者认为,目前加息不是最好的政策选择。
  一是从目前经济发展看提高存贷款利率对于控制信贷、改变货币流动性过剩作用不大,加息更多的是与储蓄存款的负利率相关,物价上涨导致居民储蓄缩水,提高存款利率,有利于增加居民储蓄收入。如果为此目的,加息不如取消利息税。一方面每次加息0.27百分点(加息幅度不足10%),幅度较小,对于改变负利率作用不大,我们已经过几次加息,但目前一年期储蓄存款利息收入仍为负值。但是,如果取消20%的利息税,等于加息20%,幅度就要大得多,居民储蓄的积极性也会明显提高。
  二是5月中旬国家刚刚出台了提高股市交易印花税的政策,印花税由1‰提高为3‰,大幅提高200%,导致股市大幅下挫,目前股市尚未从大幅震荡中走出,投资者的神经极为脆弱,如果此时出台加息措施,对市场的打击无疑是雪上加霜,市场有可能陷入连续下跌的局面,这是投资者和管理者都不愿看到的。政府调控的目的是让资本市场的运行更加稳健、更加健康,绝非打压资本市场的发展。基于此种考虑,面对物价上涨,避免出台对股市产生不利影响的加息措施,而用取消利息税的政策取而代之,将会收到更好的调控效果。 (作者:祁京梅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