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资讯
陕北“富人群体”出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时间:2009-10-30 11:57:45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刘玛奇

  新华网陕西频道3月20日电 在我国中西部一些资源富集地区,近年来出现了"财政富、少数人富和农村依旧贫困"的现象。面临这种难题的陕北地区,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加快农村发展,一批"富人群体"在政府引导鼓励下出资建设新农村,既缓解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瓶颈",又为资源富集区建设和谐社会走出了新路。

  "煤老板"投资建新村

  陕北是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富集地区,资源开发、特别是煤炭市场近几年的升温,造就了一批引人注目的"煤老板"群体,他们"日进斗金"的生财之路,以及一席饭数万元、一辆车几百万元的奢华引发了诸多非议。当然,许多煤老板既有普通农民那种摆阔气、爱攀比的心理,也有着普通农民热心修桥铺路、捐资助学的善良本能。近两年来,陕北"煤老板"、以及更多的富人群体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扶贫和新农村建设,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

  陕西最北部的府谷县,是一个煤炭大县、工业大县,全县工业企业近400家,绝大多数又是民营企业,由此造就了一批"富人"。出生在府谷县武家庄乡高庄则村的高乃则就是其中一名,他创办的兴茂侏罗纪煤业集团公司,每年总产值达3亿多元。去年以来,高乃则再次受到人们关注,不是因为他的巨额财富,而是他准备拿出6000多万元改善家乡群众的生产、生活。

  来到正在建设的高庄则新村,首先看到的是一所新建成的寄宿制完全小学,建筑面积有2400平方米。在村子中心的居住区,已建成两排整齐的二层楼房,包括了居民住房120套,办公房80间,还有一座集"两委"办公室、文化室、会议室、餐厅、医务室、兽医门诊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办公楼。居住区前面,依山而建了100个温室蔬菜大棚,大棚旁边正在建设的养殖加工区,预计将来每年可出栏猪1万头、鸡2万只。新村建成后可容纳1000多人在此居住、生产。

  据高乃则介绍说,去年启动的高庄则新村建设项目,受益区包括3个行政村的1058户人,他个人计划投资6625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一半左右。项目建成后,高庄则村将成为设施一流、功能齐全、有产业支撑的新农村,预计农业产值可由现在的60多万元提高到260万元以上,农民每年人均纯收入可达到5000元左右。

  府谷县保榆煤焦公司董事长刘彪准备拿出5000多万元,把家乡新民镇芦草畔村建成高标准的新村。记者在芦草畔村看到,40套3层的楼房主体已完工,准备建设蔬菜大棚的300亩地已平整完毕。正在煤矿上班的芦草畔村村民刘启良说,等新村建好了,我们都能免费住上新房,将来可以在煤矿打工,还能种大棚菜,收入就有保证了。

  扶持农村建设渐成民营企业群体行为

  像高乃则、刘彪一样,目前府谷县已有176家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与165个村庄达成了帮扶意向。府谷县委农工部部长武文飞说:"民营企业的热情一方面来自于回馈社会、回馈家乡的自觉,一方面来自于县委、县政府的引导鼓励。"

  在府谷县,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都曾不同程度地为企业所在地做了修路、架电、通水等帮扶工作,其中不少老板也为公益事业捐款不少,比如高乃则曾向市、县公益事业捐赠资金5512万元,刘彪因累计捐助善款1500万元而进入"2007胡润中国慈善榜"。因此,近两年一些企业老板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并非"心血来潮"。

  府谷县委书记钱劳动说,为了引导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府谷县2007年实施了"百工矿企业带百村"工程。到目前已召开村企见面会130余次,对接会11次,现场签约9次,176家企业与165个村庄达成帮扶意向资金2.74亿元。

  据府谷县委农工部部长武文飞介绍,为了发动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府谷县将这项工作列入相关部门、乡镇的重要考核事项。县委、县政府利用一切机会向企业家宣传3个理念:"人人都帮人、世上无穷人"的爱心理念;政府为企业解困,企业为政府分忧的互动理念;向企业家介绍县内贫困人口生活状况,通过怀旧,培植同情理念。通过这些理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富济贫。府谷县委、县政府要求乡镇领导主动上门找老板,村组干部登门拜访,介绍村情民情,建立联系。在具体帮扶项目的落实中,由县、乡领导牵头协调、组织召开见面会、对接会、签约会,加快资金到位和项目建设进度。

  去年,府谷县民营企业达成高达2.74亿元的帮扶意向资金,是府谷县级财政所能投入农业资金的2倍,而且目前到位资金已达1.44亿元。武文飞说,个别企业家帮建新农村的行为上升为众多企业家的群体行为,使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瓶颈'得到大大缓解。

  引导"富人"帮扶农村建设,正在成为陕西神木、志丹、靖边、宝塔等能源县、区不约而同的行为。2007年6月,为了解决白于山区群众的饮水困难,在榆林市政府部门倡议下,共有100多家企业为此捐款5000万元。财政收入列陕西第一位的煤炭大县神木,去年启动了"百名企业帮扶百个贫困村"的"双百帮扶工程",选择了189家企业与195个贫困村结成对子,进行为期3年的帮扶,从而让全县1/3的贫困村近10万农民受益。

  在神木东南部的贫穷山村栏杆堡镇郝家中墕村,去年以来,名叫郝治昌的煤老板投资近200万元,修通了山村通往县级公路17公里的砂石路、还为8个自然村720多人修通了自来水。在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张新庄村,农民企业家张平出资1000万元,统一规划,为乡亲们兴建起30院121孔砖窑,并引水通电,打坝造田,贯通环村道路和乡村油路,使这个原先偏僻的山峁小村,变成一座环境整洁、优美的新村落。

  对于出资建设新农村,府谷县土生土长的高乃则有一个朴素的愿望:要把高庄则新村建成陕北的"华西村",让村民过上小康生活。高乃则等民营企业家接受采访时普通表示,作为陕北人,自己先走一步富了起来,可是常看到还有那么多穷人,有的住着破房子、有的生活还过不去,心里也不好受。现在拿出一些钱,一方面改善村容村貌,一方面发展产业,相信乡亲们的日子就会好过起来。

  出生于陕北定边县白泥井乡海则梁村村的民营企业家史贵禄,先后给农村和社会公益事业捐助达2800多万元。史贵禄说,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还要继续这么干。我认为,财富和责任是硬币的两面。钱越多,你所能掌握的社会资源就会越多,相应的你的社会责任就应越大。我们这些率先享受到改革开放实惠的人,应当用好钱、管好钱,分出一份实惠让民众共享,承担起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与父老乡亲一起走共同致富的金光大道。

  "富人群体"可望成为建设新农村有生力量

  近年来,中西部一些地方的"资源饭"富了财政、富了一些企业主,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同时,广大农村千百年来的贫困落后面貌却没有明显改变,农民收入仍处在较低水平。府谷县委农工部部长武文飞说,以府谷县为例,近年来县城建设日新月异,上百万元的好车并不鲜见,资产上千万元的"富人"也很多,可是因为自然条件恶劣、资金投入有限,目前农业生产还沿袭着传统的耕作模式,农民收入少、城乡差距大、贫富差距大。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2.73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仅为0.98亿元,不到3%。

  其实,资源富集地区这种"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现状,已经引起了民营企业普遍性的自觉回馈,以及政府部门的重视。在煤炭大省山西,两年前就提出了建立"以煤补农"机制,以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背景下求得共同富裕、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的新思路,而在此前山西省各地有了"以工哺农"、"劝富济贫"等各种形式的共富模式,其中乡宁县曾出台文件,要求县内每一座合法煤矿企业兴办或联办一项带动农民增收的非煤产业,以及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尽管"劝富济贫"引发了不同看法,但当地群众得到了的实实在在的实惠。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说,中西部能源富集地区要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扶持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既需要政府拿出财政资金,也需要充分调动"先富群体"的民间力量,山西、陕西一些地方的实践具有很强的启示性。

  陕西省扶贫办副主任杨效宏曾专程到府谷调研新农村建设。他认为,陕北很多靠资源"暴富"的企业家既有回馈社会、建设家乡的愿望和自觉,也有雄厚的资本,只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可以成为一支建设新农村的有生力量。同时,陕北人少地多,企业运用利益机制整合农业资源,可以实现农业集约经营,提高农业效益。

  记者在陕北采访时,一些基层干部认为,目前一些民营企业家参与新农村建设,以回报出生地的家乡为主,而且投资大、建设标准高,带有某种"炫富"的色彩,不注意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恐怕难以持久。杨效宏认为,对地方政府部门来说,应该特别重视这项工作的实效和可持续性。

  杨效宏说,让民营企业家扶持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不能搞强迫命令、硬性摊派,也不能急于求成。此外,农业是弱势产业,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大、回报率低,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研究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