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资讯
众多经济学家点评“漯河模式”
时间:2009-10-30 11:57:51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刘玛奇

  3月24日讯 “漯河以土地流转为基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做连接、龙头企业为主导、先进科技做保障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在中原地区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3月22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论坛暨漯河市农业发展模式研讨会上,以厉以宁为代表的众多全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3月的北京,春意浓浓。当天上午,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议室内,高朋满座、专家云集,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论坛暨漯河市农业发展模式研讨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局副局长张雁彬,国家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黄连贵,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朱善利,市领导张社魁、孙运锋、库凤霞等出席论坛。论坛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系主任龚六堂主持。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在致辞中指出,农业产业化是从我们国家的国情出发提出来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也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很多地方多年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大胆创新,涌现出一批包括漯河在内的农业产业化水平比较高的典型。但从整体来看,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的水平还不太高,区域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她希望各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体制,建立和强化相关的机制,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农业的发展、为“三农”问题的解决、为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等领导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现状和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肯定了我市以企带村、以点带面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推广价值。

  市委副书记张社魁介绍了我市的基本情况、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现状。张社魁表示,这次论坛的举办,必将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践,尤其对漯河农业产业化新模式的总结推广,产生积极而主要的促进作用。我市将充分吸收这次论坛的研讨成果,努力把漯河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漯河模式”与农业产业化政策支撑体系研究课题小组副组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朱善利发表了主题演讲,为与会人员详细讲解漯河模式的内容,并指出,漯河市的农业产业化模式是在现行土地制度、户籍制度、金融制度下的一项创新行为,对于我国其他地区农业产业化具有借鉴意义;漯河所从事的与农业产业化相关的土地流转的实践,对其他地区也有借鉴意义。

  随后,与会的专家学者对漯河模式课题内容作了评审发言。专家一致认为,此课题充分结合了漯河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内容全面,切中要害,有很强的创新性;“漯河模式”是具有丰富内容及重要推广价值的农业发展模式,对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及新农村建设都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尤其对中西部地区较为贫困的农村发展树立了榜样。

  最后,厉以宁教授做了总结发言。厉教授指出,中国农业产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同时指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厉以宁指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中部地区人口众多,发展农业条件相对较好,但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是太高。漯河的农业产业化模式比较有特色,对我国中部地区特别是河南省来说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据悉,漯河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与农业产业化政策支撑体系研究课题是从2007年5月到10月,在厉以宁教授指导下,由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朱善利教授、龚六堂教授、程志强博士后及几位博士研究生多次实地调查与访谈完成。此次课题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诸多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