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衣主教玫瑰,A级价格0.85元,B级价格0.65元;非洲菊,A级价格0.35元,B级价格0.2元……”这是昨天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网上显示的“今日花价”。轵城镇西轵城村的郑小武每晚吃过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家里的电脑登录全国各大花卉市场网站查看当天鲜花价格,以作为第二天鲜花销售价的参考。3月25日,记者和济源市信息办的同志一起来到郑小武的花语轩花卉基地,只见盆花争奇斗艳,鲜花绚丽多姿。郑小武说:“得益于农村信息化的推进,我们通过网络了解市场信息、花卉新品、栽培技术等,现在花卉产品已站稳了郑州、洛阳、西安等地市场。”
郑小武只是河南省济源市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中受益的群众之一。记者从他所在的西轵城村了解到,这里的农村信息服务点已呈遍地开花之势。除了村里的村委大院、文化活动中心、古轵生态苑、幼儿园有供村民上网的电脑外,连原来的网吧也改成了服务农民的信息服务点。村里成立了群众广泛参与的信息协会,所有会员可在每个服务点免费上网、发布信息。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广,西轵城村的花卉、粉条、蔬菜等远销省内外。得益于网络便捷的沟通,山西晋城一个煤矿去年一次性在西轵城村定购粉条2万多公斤,该村的古轵牌粉条等农产品逐步在全国市场有了名气。网络拓宽了农民致富的渠道,去年该村人均收入已突破万元大关,村集体收入达800万元。
不仅仅是西轵城村的农产品,马村的酥梨、朱庄的石榴、马住的鲢鱼、蓼坞的薄皮核桃……这些特色农产品都是通过网络走进全国市场的。一些农民还在网上发布信息做生意,通过网络学习各种新技术,通过网络购买农产品新品种。网络,让农民增收的道路越来越宽。
市信息办的统计数字显示,去年济源市新农村信息网共发布各种涉农信息7000余条,访问量突破50万人次。信息网上还建立了涉及政策法规、种植养殖等14个领域的专家库,随时解答农民的各种疑问。同时,他们依托市委组织部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联合22家职能部门,整合场所资源,建成了44个新农村公共服务中心,新建53个信息化示范村,各信息服务站点去年共接待群众13.5万人次。
随着农村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广大农村基层推广应用信息化的大环境也呈星火燎原之势。前年承留镇对先进村委会、纳税大户奖励了8台电脑,今年大峪镇、天坛街道办事处对一些基层先进单位的奖励也成了电脑。信息化氛围逐步形成,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广大农民开始在信息化这个致富新平台上不断演绎出新的精彩。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