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在宁夏永宁县李俊镇,农民在田间劳作。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通过了强农惠农12条意见,要求抓紧落实国家新增农资综合直补政策。宁夏将再增加农资综合直补资金约1.08亿元,直补水平将达到48元/亩,超过全国40元/亩的平均水平。新华社记者刘泉龙摄
记者在江西采访发现,受农资价格上涨、劳动力不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的困扰,江西部分农民春耕备耕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今年的春耕生产面临的形势尤为特殊。增加农产品供应、控制价格过快上涨,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节,党中央、国务院新出台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农民鼓劲加油,千方百计争取全年农业有个好收成。
效益持续减今后粮食怎么种
谈起种田,丰城市董家镇60多岁的农民孙远贺非常无奈。他告诉记者,全村18岁到50岁的人口基本上外出打工了,村里的田就是一些老人在种。周边靠近丘陵的农田水利设施极端落后,一些田地种起来有心无力。他所在的孙家村湘江村小组至少有100亩的水田无人耕种。这些水田水利条件非常落后,一些田间道路都不通。
更让孙远贺忧心的是,“今年化肥价格涨得让人心慌”。在董家镇化肥购销商袁四清的仓库里,去年100斤一袋95元的复合肥,今年价格攀升到了150元。江西省价格监测部门对2月以来的化肥价格监测则证实,11个化肥品种全部上涨,涨幅最大的国产三元复合肥,上涨近70%。思来想去,孙远贺老人家里的8亩水田已经有两亩不再种了。
在粮食主产区的吉安市,吉泰农资有限公司往年3月初销售的化肥在5000吨以上,而今年同期只有2000吨。记者还发现有些地方农民甚至还没开始购置化肥。以往丰城市董家镇京山村农民肖木根在元宵节前就会购买几千斤化肥,可今年至3月初,他还未买一包。肖木根希望等等,看后期化肥价格会不会下跌。
而记者在江西粮食主产区的鄱阳、余干、丰城等地采访均发现,化肥价格上涨、劳动力严重缺乏和农田小水利条件落后等,严重抑制了部分农民的春耕备耕积极性。
有些村民说,我们生活逐步进入新世纪,但生产还停留在改革开放前。江西农业粮食生产大县往往是贫困县,当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基本上都在使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田基础设施。记者发现,绝大多数没人种植的农田都在水利设施太过落后的地区。
在比较效益递减的背景下,江西部分地区出现水稻双季种植改单季,精细耕作变粗放管理。在余干县鹭鸶岗乡雷溪村,农民蔡贵彬则将村里因外出务工无人耕种的70亩双季农田,全部承租过来改为单季种植。
向体制要动力向规模要效益
过去几年,国家出台的众多惠农政策确实在相当大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但随着各地农民工工资增加显著、农资化肥价格不断上涨,种粮的比较效益在逐步下降,农民自己种田甚至不如替大户务工种田。
余干县康山乡村民袁运良等农民分析说,以每亩田种两季为例,全年总产量是1800斤稻谷,每斤0.85元,总收入1530元,成本投入在1200元左右,也就是说在没有任何风险的情况下,每亩纯收入330元;而当地种粮大户农田用工价格已到了每天50到100元,散户农民给大户务工的每亩收入至少400元,比自己种田划得来,还不用承担任何风险。
基层农业人员认为,应该从体制和国家现有政策的改革上入手,由单纯的补贴给钱变为提高农业的“造血”功能,提高粮食的规模比较效益。
地方基层干部群众从改革农业生产体制入手,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应改变当前农业投入机制,偏重农田小水利建设。基层农业部门建议,可考虑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对农村的基本建设资金进行适度集中,围绕农田小水利建设等进行使用,从而真正实现这些资金加强农业生产基础的作用。
二是进行农资补贴制度改革,取消生产企业中间环节补贴,强化对农民的末端补贴力度。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江西贵溪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光明建议,化肥市场可按照“取消优惠、放开价格、农民直补、宏观调控”的原则进行国家宏观调控机制改革。
三是完善土地流转制度,鼓励各地开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丰城市农业局局长徐思明说,根据他们测算,在国家现有政策环境下,一对农村夫妇规模种植30亩以上粮食的效益,绝对高过外出务工收入。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几乎所有的大户种粮积极性还在保持,其中一些大户对承租更多农田的愿望强烈。在江西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大县鄱阳县,当地1/3的农田都通过自愿流转方式,集中在了大户手中。
深入基层狠抓落实掀起春耕生产高潮
严峻形势要求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力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各项举措正在逐步落实。今年中央预算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这次增长幅度历史罕见。两会闭幕没多久,国务院又决定,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亿元投入,并出台了增加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接补贴等10项重要措施,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
这次出台的10项新措施,再次发出更明确、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信号,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发展农业、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各行各业大力支持农业,形成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环境。
近期,农业部决定把落实早稻播种面积作为今年水稻生产工作的首要任务,力争比上年有所扩大,达到8800万亩以上水平。为此将狠抓落实坚决遏制季节性撂荒,坚决制止占用优质稻田和“占优补劣”搞建设。全国将建立150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点。
在田间地头、乡镇村屯,处处可见农业系统干部职工的身影。各级农业部门正在用更大的决心和力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做到政策要下去、干部要下去、科技要下去、农资要下去、责任要下去。
中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基层和农民深受鼓舞。农业部门正在抓紧时间,连续作战,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细化实施方案,完善操作办法,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加强资金监管,确保以最快速度把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兑现到户。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