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资讯
切实加大扶贫投入力度 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效用
时间:2009-10-30 11:58:18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新生

  对话人———

  段应碧: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

  吴建春:江西省寻乌县委书记

  刘明科:山西省平顺县阳高乡

  车当村党支部书记

  策划人———

  李 力:经济日报产经部副主任

  段应碧:经济日报是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消除扶贫奖等倡导型项目的联合发起单位,在此感谢经济日报的朋友们,感谢《对话》栏目。今天能够和来自地方的同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为我们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扶贫工作以及进一步开展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扶贫项目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寻乌的做法证明,只有选准产业,才能有效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吴建春:寻乌地处江西东南端,居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全县总面积2312平方公里,80%都是山地,人均耕地只有八分。全县30万人口中农民占了80%,其中的贫困人口占比很大。

  国家对扶贫工作非常重视,把我们寻乌县列为国家重点扶贫县之一。为把扶贫资金用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5年前我们根据寻乌实际情况,动员群众开山种果,种植脐橙和蜜橘,提出“在山上再造一个寻乌”的目标。5年来,我县果业面积发展到了40万亩,去年脐橙和蜜橘总产量是35万吨,仅果园这一项总产值就达7.6亿元。全县5.9万户农户中,参与果园开发的有4.8万户。通过发展果业,我们县30%左右的农户致富了,60%的贫困人口脱了贫。近年来,我们又提出“在果园里再造一个寻乌”的目标,在果业开展“猪—沼—果”工程,把畜禽养殖和林果种植结合,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既能解决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获得可做生产生活能源的沼气,又可以提高水果的产出率和优质品率。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扶贫方式。

  近年来,寻乌县得到了国家扶贫项目资金的支持。从扶贫办这条线拨下来的资金每年大概有800万元,这还不包括以工代赈的那部分,此外还有很多部门的配套资金。各项扶贫资金由原来的每年三四千万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六千万元。我们把这些扶贫资金重点用于要开发的山地,用于水电路上山,农机管道入园,立体养殖配套以及简易储藏到户等农业基础设施。

  针对一部分特困人口,县里专门拿出资金建了一个育苗基地。不但有免费的树苗和果苗配发给扶贫名册上的特困户,还会发放免费的肥料以及技术指导材料。从去年开始,政府扶持企业办了种猪场和小鸡孵化场。我们扶贫办出资100万元,提供土地,提供条件,由企业建小鸡孵化场,建好以后,政府订购100万元的鸡苗免费送给贫困家庭。

  这几年我们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扶贫,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充分让这些困难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5年前,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不到6亿元,财政收入不足5000万,基础薄弱。通过5年来的扶贫工作,我们县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亿元,财政收入近两亿元。5年前,寻乌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000多元,2007年达到了2320元。我们打算再通过3年的努力,使全县所有的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都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道路。

  段应碧:刚才吴建春同志讲了寻乌县扶贫开发的情况,我听了很受启发。赣南这些年的发展很快,关键是产业选得准,扶持力度大。多年来,他们紧紧抓住脐橙和蜜橘这一优势产业,集中力量,大力发展,建成了我们国家重要的脐橙生产基地,通过种植脐橙实现脱贫致富。赣南的实践证明,选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对贫困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央每年都在增加扶贫开发资金,今后要广开渠道,加大投入。地方要管好用好扶贫开发资金。

  段应碧:扶贫工作就是要帮助贫困地区实现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一直都很重视。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任务。如果说“三农”问题是一个难点,那么帮助贫困地区发展就是难点中的难点。

  破解扶贫开发的难题,首先要解决好如何增加投入的问题。各级政府都要增加扶贫开发的资金,特别是中央政府要增加投入。现在中央很重视扶贫开发,中央财政每年都在增加扶贫开发资金。但是从需要的角度来看,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我认为今后还要广开渠道,进一步增加扶贫开发的资金。同时,要把扶贫资金管好用好,让扶贫资金充分发挥效益。刚才听了寻乌县的情况介绍,我认为他们的工作是做得比较出色的,寻乌主要的经验就是选准产业,特色就是发展脐橙和蜜橘栽培。只有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把产业选准,扶贫和地方发展才能又好又快。

  刘明科:我来自国家级贫困县山西平顺县的阳高乡车当村。家乡山大沟深,交通很不方便。我们村245户,828口人,人均不到1亩地。自从2006年我村被选定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后,村里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发展经济:

  第一个就是发展现代农业。我们申请扶贫贴息贷款,在有限的土地上建成26个大棚,其中有6个是蘑菇大棚,一个棚一亩地一年收入一万多元。阳高乡鼓励村民发展畜禽养殖,由扶贫办贴息,村里的养殖户申请国家贷款,这样也带动一批人致富。此外,我们发展沼气,用废渣给大棚施肥,种出来的菜是无污染的有机菜。第二是搞旅游。村里现有13个明清时期的四合院。去年,我们接待游客7万人次,30户在搞农家乐。村里还有4公里的河岸线,我们因地制宜搞了一个漂流旅游项目。第三是发展工业。我村原有一个生产电石的小厂,后来因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就停工了。去年我们通过招商引资,搞技术改造,扩大规模,现已投入4000万元。今年年底投入生产以后,不但能使我村和周围的乡亲富裕,还能带动平顺县的发展。国家电网公司要在我们乡上一个22万千伏的变电站项目,投资2.1个亿,国家已经批了。5年前,我村年人均收入不到700元,2007年达到2610元。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小额信贷项目是针对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贫困户的,解决最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吴建春:现在很多扶贫资金是一次性的投入,怎样持续用好这些资金?

  段应碧:中国扶贫基金会有一个办法,就是搞小额信贷项目,即把扶贫资金的一部分用做小额信贷。我们基金会的特点是筹集的资金只贷给经过挑选出来的贫困农户。截至目前,基金会在10个县成立了小额信贷分支机构,管理贷款本金1.2亿元,有效贷款客户超过2万人。6年来,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小额信贷项目基本上不存在不良贷款的问题,这样扶贫资金就滚动起来了。每个县国家财政资金配套500万元,基金会再逐年增加投放,3年左右投放规模达到2000万,而且是滚动的,相当于建立一个长效机制。

  吴建春:在实践中很多农民反映小额信贷额度太小。

  段应碧:我们基金会的小额信贷项目是专门针对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贫困户,而不是支持企业的。这个项目搞信用分级和会员制,农户第一次贷款比如说是2000元,他如果按期还款,级别就升为二级,就可以贷到5000元,一步步上台阶的,最大贷款额度是5万元。打算贷5万元以上的农户基本上已经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了,可以到信用社、商业银行去贷款。小额贷款项目解决的是最贫困人口,尤其是最贫困妇女的起步问题。

  刘明科:我们村要修一座桥和一段路,设计出来投资是520万元,国家能给我们100万元,需要我们村配套400多万元。可我们拿不出来,国家又不允许村去贷款。县里或者村里的配套资金到不了位,工程就要延期。

  段应碧:配套资金的问题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仅国家扶贫资金,包括其他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都存在配套的问题,很多地方很难拿出配套资金,而且配套也是一笔钱跟好多项目配套。解决的办法首先是不要求地方资金配套,特别是扶贫资金更不需要配套。村一级配套更难了,县财政还可以配一点,市县配套也得根据实际情况。第二,不要把同一笔钱跟好多项目相配套,更不要因为配套资金到不了位导致整个工程延期。第三,有一些土建工程,农民也可以出一些劳力代替配套资金。比如一个村要修路需要配套400万元,村里可以一事一议,村民出劳力运送石头、沙子和土,把路基做好,只剩下铺柏油,这时再承包工程就不需要400万元那么多了。我们要实事求是,村里不可能拿出400万元配套资金来修桥修路。

  在救灾扶贫工作中,中国扶贫基金会通过调动民间力量对贫困地区进行援助。

  段应碧:这次雨雪冰冻灾害给寻乌县的脐橙和蜜橘产业造成的损失情况怎么样?

  吴建春:我们县的30万亩果树受冻的就有15万亩,其中冻坏的有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灾害发生后,我们首先是采取保树保果的措施。我们把稻草、塑料薄膜等拨到农村去,把果树包起来。为避免果子坏在树上,我们动员机关和各乡镇干部协助农民把果采下来,放到乡镇供销社和粮管所的仓库,减少农民损失。第二步是联系各大超市帮助销售。在上级领导关心支持下,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超市派了很多人到我们那里采购,帮助农民把这部分果销售出去了。第三步,政府今年共拿出400万元,统一收购冻坏的、不能上市的果,收购后由政府掩埋,免费给受灾较重的果农提供农资等,使得农民的简单再生产可以维持下去。

  段应碧:吴书记刚才讲的是政府在抗灾中的做法。下面,我谈谈我们扶贫基金会的做法。面对自然灾害,基金会的主要任务是在社会上募集资金,然后支援灾区。中国扶贫基金会设有专门负责救灾的紧急救援部。我们有自己的监测系统,一旦发现灾情,就及时启动相应救灾机制。

  为救助贫困灾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把社会关爱和温暖送给这些最需要帮助的贫困灾民,我们基金会的第一个措施是通过新浪网向社会及时公布我们监测到的灾情,然后发出倡议,让企业和个人来捐赠。1月29日,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新浪网等新闻媒体及时启动“有你,这个冬天不会冷————南方雪灾紧急救援行动”。截止到2月29日,活动共筹集到意向捐赠物资及资金4673万元。其中物资价值3800多万元,资金860多万元。实际到账物资及资金4173万元。其中物资价值3300多万元,资金860多万元。贵州、湖南、安徽、湖北、广西、青海、广东等8省区的70多个县的贫困灾民得到此次雪灾救援行动的直接救助。

  救援开始的时候最困难。尽管路不通,物资运不进灾区,但我们有自己的办法。平常我们跟地方上一些贫困县的扶贫办以及一些民间组织有联系,冰雪灾害发生后我们联合成立了“紧急救援后援联盟”。捐赠企业答应向我们捐赠救灾物资,我们就马上联系地方扶贫办或者民间组织。比如基金会承诺付给他们500万元,由当地政府扶贫办垫付资金,民间组织根据灾民的需要直接在当地采购物资、当地发放,最后由我们扶贫基金会结账。实际上,企业捐赠的资金划到我们基金会账户的时候,这笔资金早就花到灾区去了。

  吴建春:扶贫基金会是怎样选择扶贫和救灾地区的?

  段应碧:我们有自己的监测体系,比如通过气象局,通过平时和地方上的联系,包括依据新闻媒体的报道,来确定哪些地方灾情重。实践证明,我们通过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在当地采购、当地发放物资的这个办法确实比较快。等雪灾过后能够运输的时候,我们再把大批捐赠的物资运输到灾区发放。当然,救灾的事情主要靠政府出钱出力,中国扶贫基金会是对政府工作的补充。除了反应快速这个好处以外,我们的救灾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一些好的反响。扶贫基金会救助的钱物虽然平均到受救助的个人并不多,但群众会认为这是社会上捐献出来的钱,因此会非常感激。一些运输单位听说我们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的,还免费给我们运送物资。

  截至2月29日,待分配物资及资金共计5434653.54元,其中,物资价值4454492.8元(依照捐赠方要求作为水灾救援储备),资金187181元(主要为新捐赠款项和尚未到账款项)。

  吴建春:建议国家建立农业产业保障体系,化解农业风险。不能因为自然和市场风险使整个产业垮掉,使农民返贫。

  段应碧:吴建春同志讲得很好,我刚才讲农村要选准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就存在一个保障体系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解决办法是开展保险。过去我们对农业很少有保险,特别是农作物自然灾害保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保险业改革,积极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政府安排今年工作的时候会增加这方面的投入,现在生猪生产有保险,其他农产品的保险还不多。

  如何申请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项目?

  吴建春:能否请段会长介绍一下中国扶贫基金会以及基金会的项目?

  段应碧: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性质是一个民间组织,是由政府组织起来的非政府组织。中国扶贫基金会同时是一个没有基金的基金会。1989年成立的时候,只有10万元开办费。中国扶贫基金会真正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在社会上募集资金。

  中国扶贫基金会有很多项目。一类是倡导型的项目,另一类是援助型项目。倡导型的项目旨在提倡发扬社会关爱。比如中国消除贫困奖的评选,我们基金会是主办单位,但是我们不参加评奖。经济日报对我们支持也很大,是评选的联合发起单位,倡导社会关爱要依靠电视、报纸、网络等社会舆论的支持。“扶贫中国行”活动招募到的爱心志愿者和爱心企业及社会富裕人群深入到贫困村和贫困家庭,在真切体验贫困的同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捐助。此外,还有365天天扶贫宣传基金项目。

  援助型的项目,包括刚才谈到的紧急救援项目和小额信贷项目。我们还有针对特困大学生的新长城————特困大学生自强项目,给这些贫困学子经济资助、成才支持以及就业服务三个方面的帮助。比如给特困大学生提供每月可消费200元的卡,专供改善伙食。截至2006年12月底,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慷慨捐赠下,新长城项目共募集善款1.1亿元(含多项分年到账捐款),其中到账捐款6321.8万元,资助特困大学生3万余人次,覆盖高校500余所,成立自强社33个。此外,基金会还有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天使工程等援助型的项目。

  刘明科:我们村如果想加强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不能申请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项目?村里有大学生要申请新长城特困大学生项目,有哪些申请程序?

  段应碧:我们基金会的项目大多是慈善性质的,工程和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搞的不多。但可以去找企业捐赠,比如捐赠企业可以向扶贫基金会捐款100万元,并指定这些钱用在哪个县哪个村做什么项目。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企业签协议后要按照企业的要求做。对企业来说,向扶贫基金会捐赠是可以免税的。比如江西江陵汽车发起的“溪桥工程”,扶贫基金会就是按照江陵汽车公司的要求,到指定的县把小石桥修好。当地农民为修桥的事情高兴着呢,纷纷出工出力,基金会只收点材料费,一般5万多元钱就可以修很好的小桥。我们修了好几座桥,多大的水也没有冲垮,因为我们派专人去监督建造,质量上有保证。

  新长城特困大学生项目只要到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官方网站申请就行。光有当地政府的证明还不行,我们一般还会派人到学校去了解情况,工作人员要亲自到大学生的宿舍和食堂去了解,因为同宿舍的人和食堂师傅最了解申请者的经济状况。

  中国扶贫基金会如何监督扶 贫资金的使用?

  吴建春:在江西,一个重点扶贫村5年只能拿到50万元扶贫资金。实际上,一个村没有200万元投入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和开发扶贫项目,是无法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的。

  段应碧:对于怎么用好这50万元钱的问题,我想还有别的办法。比如江西的两个县有一些扶贫资金,我们基金会跟县里说一个村给我们50万元,由基金会在全国招募民间组织来做。基金会在社会上募集资金,在经济上支持这些民间组织,这样为村里扶贫效果会比较好。民间组织派人天天在村里监督扶贫资金的使用,一分钱都浪费不了,而且修的路绝对达到标准。有这50万元资金,村里讨论做几件什么事,每个村民都可以发表意见,最后看哪几个项目支持的人最多,就干这几件事。把扶贫资金统一运作,效果很好,但是老百姓一定要投工投劳,否则不行。我们基金会募集的资金绝对不往下拨,基金会委托当地的扶贫办或者民间组织来做,基金会只负责检查监督。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已经有了一个较好的基础。贫困人口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具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力;在过去的扶贫开发实践中,已经创造和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并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新时期的扶贫开发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以人为本,进一步增加扶贫资金的投入,在农村贫困地区加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在注重社会稳定的同时,加大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扶持。推进扶贫开发的规范化建设。

  同时,要继续开展扶贫开发的交流与合作。在各级政府增加扶贫投入以及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的同时,也要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扶贫开发。要继续开展社会扶贫,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增加社会扶贫资源。继续争取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提供援助性扶贫项目,加强对国外援助性扶贫项目的管理。加强与国际组织在扶贫开发领域里的交流,借鉴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方面创造的成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中国扶贫开发的工作水平和整体效益。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