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了一场几十年一遇的冰雪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和正确的领导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作战,最终夺取了抗灾救灾攻坚战的胜利。这场罕见的雪灾过后,南方地区损失严重。据报道,总的直接损失就达1500亿元,南方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无疑是这场灾害的重灾区。大量房屋倒塌、家禽冻死,农作物、经济作物被毁。雪灾带来的损失极大地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从这场雪灾的反思中,不难发现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中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其中一个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就是农业保险发展的缺位与不足。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业还离不开“靠天吃饭”。农民无不期望风调雨顺、企盼有个好收成、渴望“多收个三五斗”,然而天灾人祸不可避免,面对天灾农民却是几多无可奈何、望灾兴叹,尤其今年“瑞雪不再兆丰年”,带来的却是摆在农民面前严重的损失。据统计,今年雪灾倒塌房屋22.3万间,损毁房屋86.2万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1.01亿亩,绝收1628万亩。而在保险公司接到的雪灾报案中,数量最多的是车险,共43.35万件,占总报案数的85.8%。有强制背景的车险成为雪灾保险报案的主体,而农业保险报案却被很多人所忽视,仅为1.73万件,这不能不说明农业保险还存在许多问题,同时也说明农业保险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农业保险为什么在救灾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为什么投保率低,推广不起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保险低收费、高风险、高赔付率,让开展这项业务的保险公司得不偿失。农业由于“靠天”性质,它是高风险行业,而农民收入又不高,这就导致一种情况的存在:按商业化操作的要求制订保险费率,农民根本保不起;如果按农民可以接受的标准制订保险费率,则保险公司赔不起。这是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二、农民保险意识较低、农业保险宣传不到位。目前很多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不够,一提到加入农业保险就认为“如果没有灾害我的钱就白交了”,不少农民对天灾的降临以及带来的损失存在侥幸心理。
三、国家支持力度不够,缺乏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由于农业保险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国家还没有相应的政策倾斜和支持。一些农业保险公司曾坦言,如果国家没有补贴,一旦遇到大灾之年,保险公司根本赔付不起。而从国外来看,农业保险都是政府支持的。在美国,农作物保险的保费50%以上都是由政府承担的;在日本,依据不同的农作物,政府的保费补贴甚至高达70%以上。
农业保险是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保障,造福广大农民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因此,农业保险的发展以及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和推广农业保险,减轻农民在灾害中所受损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宣传。在农民中普及农业保险意识,加强农民对农业保险重要性的认识,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农业保险中来。
其次,成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进一步增强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由于农业保险低收费、高风险、高赔付率以及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保险公司已无暇顾及农业保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因此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已无法满足农村保险的需求。应当将商业保险中的农业保险分离出来,单独成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
再次,建立巨灾风险基金,提高防灾抗灾资金的配置效率。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基金不能满足农业风险保障的资金需要。而巨灾风险基金可作为我国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另外还可将更多防灾抗灾财政资金转换为保险费补贴,增加自然灾害保险费补贴范围,发挥财政补贴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将更多更广的自然灾害风险纳入保险保障范围,同时建立完善保险风险分散机制。
最后,加强立法、加大国家财政的支持力度,扶持农业保险的发展。利用政策手段制定优惠、灵活的扶持政策,在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农业保险一定的优惠支持。另外还要重视立法工作,加快推进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建设,用法律来保障农业保险的发展。(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