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4日电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表明,中国一季度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认为,“当前总体经济形势比预想的要好”。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3%,环比下降0.7%。
面对国内遭遇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和加深的严峻、复杂形势,中国首季总体经济形势为何能好于预想?对此,专家学者做出了解释。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说,从这组数据看,中国经济整体是正常的,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增长和投资增速都保持了相对稳定,20%左右的出口增速也是比较强劲的。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投资和国内消费有较强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增速的放缓将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但他认为,目前中国国内需求增长较快,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外需缩减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总需求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在市场调节和国家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导致CPI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农产品价格开始走稳,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涨幅在大幅回调或减缓,物价持续上涨的势头可能已接近尾声。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近期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中国肉、蛋、菜、粮食等价格自3月份以来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和盘整。
在中国CPI统计中,食品占据34%左右的权重,是最大的一个“板块”,各类食品价格从3月份以来不同程度地回落和盘整,在一定程度上表明CPI上涨将呈现趋缓势头。
经济学家厉以宁估计,CPI在今年二季度将趋于平稳,下半年会有所下降。全年经济增长速度应会保持在10%左右,较去年减慢1.5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认为,一季度经济增速出现回落,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表明去年以来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是正确、及时、有效的。
根据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今年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增加农业投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并着力改善民生。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