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资讯
撬动农业产业化起用“新杠杆”
时间:2009-10-30 11:59:12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刘玛奇

重庆对财政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方式进行调整,取消资金直补,实行贷款贴息政策

  本报讯 重庆市财政局近日发布消息称,从2008年起,财政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方式将进行重大调整,取消财政直接补助资金方式,支出全部实行贷款贴息政策。

  据了解,此次资金补助方式调整,是继2004年调整方案后的又一次“大手术”。在此之前,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财政性资金,主要采取直接补助和财政贴息相结合的方式,且以前者为主。政策实施初期成效较为明显,然而经过几年的运作,出现的许多问题却有悖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初衷。如资金分散撒胡椒面,重点不突出,很难形成规模化经营,个别企业把财政补助当成“唐僧肉”,采取各种手段套取骗取财政资金,甚至违规挪用财政补助资金,资金使用效果较差。

  为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益,2004年,该市财政与农业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研究制定了《重庆市农业专项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起以“贷款贴息为主,适当补助为辅”的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新机制。《办法》规定,凡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进行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上年应付利息在10万元以上,吸纳农村劳动力50人以上的龙头企业,都可以申报财政贴息。2004年贴息资金占农业产业化资金的比例为17%,2005年为44.57%,2006年为58.6%,财政贴息资金安排的比例逐年提高。数据显示,通过财政贴息,2004-2006年重庆市财政共安排贴息资金7415万元,支持贴息项目196个,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加银行贷款18.5亿元。而到2007年,该市财政安排的2893万元各类农业专项贴息资金中,农业产业化资金贴息比例更是高达62.85%,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龙头企业的贷款投入达12.76亿元。通过实行财政贴息政策,重庆市柑橘、生猪、优质粮油、中药材和榨菜等一批优势农业产业得以快速发展起来。

  财政贴息不仅有效放大了银行贷款,促进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而且更好地发挥出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更好地引导金融资本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鼓励龙头企业向银行贷款,促进规模化经营,重庆市财政局在征得当地政府同意的情况下,决定从2008年起,对农业产业化投入,将按照市场模式运作,取消财政直接补助资金方式,对农业产业化资金、百强镇资金、乡镇企业发展资金、供销产业化资金、农综产业化资金、林业产业化和部分扶贫资金全部实行财政贴息政策。

  另据了解,该市今年将安排市级农业产业化财政贴息资金4960万元,比上年增加1456万元,增长29.4%,重点支持从事生猪、柑橘、蔬菜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