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汶川地震会减少短期内出台进一步紧缩政策的可能性,但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方向不会因此改变
●地震等灾害一般会造成通货膨胀压力的上升,台湾集集地震对半导体芯片价格的影响,以及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对美国原油和成品油市场的冲击是比较典型的案例;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工业品的全球定价,以及灾害冲击的短暂性,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表现并不明显。
●地震等灾害会造成短期内经济活动和投资活动的减速;但经济增长和投资很快就会反弹到正常水平更高的位置,随后逐步恢复到趋势水平附近。
●基于这些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并综合考虑此次汶川地震主要受灾区经济总量等情况看,此次地震总体上对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应该十分有限,在年度的总量数据方面应该观察不到明显的影响证据。
●汶川地震会减少短期内出台进一步紧缩政策的可能性,但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方向不会因此改变。
地震影响经济活动的基本机理
地震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可以从总供求及其构成等方面来分析。
从总供应的角度来看,地震造成了经济中资本存量的下降(表现为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厂房等所遭受的破坏),以及人口规模的减少(表现为人口的大量突然死亡以及更多的伤残,并由此带来劳动能力的下降)。因此,通过资本和人口的减少,地震造成了总供应曲线的左移和经济中供应能力的下降。
从总需求的角度来看,由国外经济所决定的对出口的需求应该不受地震的直接影响,地震对国内需求的影响可以分为投资和消费两个部分来考察,并具体分为救灾和重建两个阶段来看待:
在救灾阶段,灾区的正常投资需求应该是下降的;在重建阶段,由于需要逐步恢复经济,再加上正常投资活动的需要,灾区的投资需求将出现比较大的加速和上升。
在救灾阶段,灾区的正常消费需求应该受到了抑制;但政府为救灾而投入的公共开支(例如医疗救助、军事动员等)在增长;其他地区居民(包括企业)的经济捐赠应该会抑制这些地区的消费和投资活动,但所捐赠的钱款物资几乎全部用于灾区救助,因此捐赠对经济活动的总体影响应该是刺激性的。综合来看,消费所受到的影响需要平衡以上三个方面的因素,其影响方向并不明确。
在重建阶段,灾区的正常消费需求应该得到恢复,甚至有一定程度的加速;政府为重建也将投入必要的公共资金。综合来看,消费在重建阶段受到的影响应该是正面的。
综合分析供求两个方面的变化,大体比较确定的是:
地震会造成通货膨胀压力的上升;但是对于许多工业品来说,由于价格的决定是全球性的,同时地震的冲击是短期的,所以在大多数时候观察不到通货膨胀压力系统性的上升。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和台湾集集地震分别造成成品油和电子芯片价格的上升是地震加剧通货膨胀压力的典型例子,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普遍。
地震还会造成短期内经济活动和投资活动的减速;但经济增长和投资很快就会反弹到正常水平更高的位置,随后逐步恢复到趋势水平附近。
灾难造成影响的案例
这一理论分析是不是符合实际情况呢?接下来看一看相关的国际经验。
案例1:日本阪神地震
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发生7.2级地震,死亡人数达到5466人,3万多人受伤。受灾人口达到140多万人,占日本总人口约1.1%。主要灾区阪神地区GDP约占日本GDP的23%。官方估计阪神地震造成经济损失96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1.8%。
考虑到主要灾区在日本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阪神地震显然影响了当季的经济活动,1995年1季度的GDP增速和投资增长为前后5个季度中最低数;但实际上当年GDP和投资增长较前一年则出现明显的加速。此次地震对CPI通胀似乎无明显扰动。
案例2:台湾集集地震
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7.6级地震,地震造成13711人伤亡,其中死亡2405人,伤11306人。10万人无家可归,占台湾总人口0.5%。地震袭击台东主要发达地区,其中地震中心区域台中县和南投县GDP占台湾省GDP的7.6%。地震造成损失92亿美元,占台湾省GDP的3.3%。
同日本地震一样,台湾地震对台湾经济增长也造成明显影响,当季GDP大幅减速1.8个百分点,较前后两个季度均明显降低。但当年台湾GDP仍然加速1.2个百分点。同样,地震导致当季投资增长大幅减速,但是之后很快出现明显反弹,其中2000年投资较1999年加速近6个百分点。
从价格层面看,地震似乎对短期内通胀水平造成一定压力,地震当季(1999年3季度)CPI较前一季度上升0.04个百分点,地震后第二个季度(1999年4季度)继续上升0.49个百分点。由于地震导致新竹工业园停产,导致全球本已高涨的内存等电脑配件价格雪上加霜。1999年6月,中关村64MB的LG内存条约310元,地震前涨至900元,地震后,到9月底涨至约1250元。
案例3:美国卡特里娜飓风
美国于2005年8月遭受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灾区GDP约占美国GDP的2.2%,飓风造成损失1000亿美元,占GDP的0.3%,减少40万个就业机会。
美国飓风袭击的地方经济占全国比例较低,因此飓风对GDP增长没有明显影响。飓风当季和灾后重建对全国投资增长也没有明显影响。
但是飓风袭击导致原油价格高涨并推高当期的通胀水平。灾区墨西哥湾是美国的主要原油生产和炼油地区。根据美国石油公司与能源部报告,飓风导致炼油量约230万桶原油的炼油产能关闭或减产,占美国全部产能的10%;并导致美国原油减产近四分之一。受此冲击,8月份,本已高涨的原油价格急速上涨,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由58美元上涨至65美元,上涨11%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通胀,导致当季CPI同比涨幅上升0.9个百分点。但之后随着原油价格的回落,CPI涨幅也逐季回落。
汶川地震的经济影响预计
5月12日,四川省遭受8.0级强地震,地震重灾区包括成都市(都江堰市和彭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以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07年四川省GDP占全国的4.2%,其中主要受灾地区,成都市(都江堰市和彭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阿坝自治州等,其GDP占全国的比例约0.7%;四川省第二产业GDP占全国的3.8%,其中灾区第二产业占全国约0.7%。主要灾区2006年猪肉产量占全国比例仅1.8%,粮食产量占全国比例约1.0%。
对比此次汶川地震与上文所述的案例,可以看到,汶川地震灾区经济规模相对全国经济的比例与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的灾区经济规模占美国经济的比例相当,甚至可能更低,比日、台地震地区的经济相对规模则小得多。因此,汶川地震对于全国经济总量的影响(包括短期和中长期的经济和投资增长等等)应该相当有限。
如前文数据所示,我国主要灾区食品生产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要远远低于墨西哥湾原油、成品油产量占美国的比例。因此,此次汶川地震对全国价格水平的影响也将十分有限。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