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山东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大市的主管部门,时刻牢记使命,认真履行职责,自觉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政治责任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不断取得新的明显成效。2007年粮食总产552.4万吨,居全省第一,增长4.7%,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连续四年增产,我市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一、统一思想认识,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摆上突出位置。我们建立并落实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对涉及粮食生产工作的问题局长办公会议优先安排、重点部署;在全市农业系统建立了粮食生产一把手负责制,考核县市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发展、安排农业扶持项目首先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项指标;对涉及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信访案件重点督办,及时查处。全局上下重视粮食生产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切实形成了关心粮食安全、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浓厚氛围。
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惠农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严格各项补贴资金发放程序,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加强督导检查,每年协同财政、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深入基层,对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逐项检查,确保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2004年以来,累计落实粮食直补面积3228万亩,粮食直补资金45192万元,良种补贴8085万元,农资综合补贴72814.6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5320万元。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激发了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2007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达到666.3万亩,比上年增加了11.5万亩。
三、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不断提高科学种粮水平。一是借助实施良种补贴项目,推广应用优质高产品种。大力引进和推广了济麦19、济麦22、济麦20和鲁单981、郑单958等30多个小麦、玉米高产优质品种,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为粮食生产逐年上台阶奠定了品种基础。二是普及粮食高产综合技术。全市重点推广了适期足墒播种、精播半精播、氮肥后移等20多项实用技术。针对生产中存在的肥水利用率低、用工多等问题,在全市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四年来累计推广应用1500万亩,节肥增效2亿多元。大力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建立病虫害生物预警站4个,实现了病虫害的及时发现、及时控制。三是抓好技术培训。各级农业生产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情系三农,立足职能,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提高农民种植和管理水平。每年三夏、三秋及粮食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市、县农业部门都组织粮食作物高产培训班,逐县逐乡逐村开展技术讲座,做到“村村办班、户户受训”,“一家一张明白纸、一户一个明白人”,将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标准化生产等实用新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四年来利用多种形式培训农业技术员20万人次,农民300余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粮食生产技能。
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粮食丰产丰收提供有力保障。按照“巩固高产田,提升中产田,改造低产田”的思路,大力配套完善粮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产出能力。一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建设农田灌排体系,狠抓了引黄工程建设和宜井区机井建设,全市年均引用黄河水20多亿方,拥有机井12.1万眼,达到了每50亩地一眼井,较好满足了农业灌溉的需要。积极开展田间除涝工程建设,疏通河道,配套建设桥涵闸等设施,防洪除涝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市建成旱能浇、涝能排、高产稳产基本粮田560多万亩。二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持续加大了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每年投入中低产田改造资金5000万元以上,2004年以来,累计改造中低产田65万亩,仅此一项,每年新增粮食产量50万吨以上。三是大力发展农机事业。借助国家实施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政策机遇,不断优化农机结构,全市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显著提高。2007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068.2万千瓦,小麦机收、机种率达到92%,日收百万亩粮、日耕百万亩地已成为现实。
五、狠抓粮食流通与加工,促进粮食产业增值增效。坚持以市场促流通、以加工促增值,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益。一是培植壮大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把面粉加工业作为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重点扶持对象,培植壮大了夏津发达、陵县颜皓、宁津天雁等一大批面粉加工业龙头,全市年加工面粉能力突破400万吨,已成为江北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之一。“发达”、“永乐”面粉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巨嘴鸟”面粉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二是借力畜牧业发展推进粮食过腹转化升值。坚持以粮保畜、以畜促粮,推进农牧业良性循环发展,依托德州扒鸡、光明乳业、双汇、金锣等畜禽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规划建设了200万亩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全市每年饲料用粮达200多万吨。2007年,全市肉类总产达到60万吨,禽蛋产量34.5万吨,奶类产量14.3万吨,带动粮食增值近30亿元。三是切实加强粮食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和引导多种市场主体参与粮食购销,培育起了天马粮油、中粮鲁德、陵县粮食购储中心等大型粮食交易市场,年购销量超过300万吨。积极与粮食主销区做好购销衔接,与天津、内蒙古、东北三省等省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粮食购销合作关系。积极培育和壮大农村粮食购销员队伍,全市专业从事粮食购销、贩运人员在10万人以上,有力促进了粮食的市场流通。
2008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意见》,在全市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重点组织实施好小麦、玉米“十、百、千、万”高产示范工程,力争全市小麦单产超过900斤,玉米单产达到1000斤。到2010年,全市小麦、玉米两大主要粮食作物平均亩产分别达到1000斤和1200斤,粮食总产达到120亿斤以上,在全省率先实现吨粮市目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山东省德州市农业局局长 邵国君)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