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汶川大地震发生已20多天,累计造成450多万同胞受灾,家园被毁、工厂停工、农时耽搁,受灾同胞渴望恢复重建,全国人民也期盼着灾区恢复重建。
恢复生产,让受灾同胞生活获得更好保障,任务紧迫;展开重建,为受灾同胞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家园,事关长远。恢复重建是一项紧迫而长远的任务。
在这次大地震中,一些企业不得不停产停工,工人没有了工作,就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就缺乏保障;受灾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影响,前一阶段正是夏收时节,眼下又进入夏种时节,在这关键时刻,农时不等人。
在全国继续大力支援受灾地区的同时,迅速恢复生产,成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紧迫任务。要抓紧组织收购抢收来的粮食,确保颗粒归仓,确保农民的售粮收入;要抓紧组织抢种,不断扩大粮食作物面积,确保不荒田,确保来年的收成;要及时调剂调运种子、农药、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确保受灾地区农资供应。
要帮助企业,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抓紧恢复能源、原材料生产,加大煤炭、成品油、天然气、磷矿石的调运,优先恢复供电、供气、供水、煤矿企业生产。保证生产救灾、重建物资企业的恢复,重点支持大型骨干企业恢复生产,加强对中小企业恢复生产的政策指导。
在眼下尽快恢复生产、抗灾自救的同时,要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灾后重建涉及方方面面任务繁重,事关长远需要科学谋划,是一场持久战。
灾后重建首先必须深入调研、尊重科学,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编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灾后重建规划。然后在此基础上,落实项目、资金和政策,全面展开重建工作。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预计,规划编制要进行3个月左右,灾后重建主要任务的完成大体需要3年之久。
汶川大地震受灾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灾后重建首先要对地质条件进行认真评估,尊重科学规律,尽量规避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先安排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要做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鼓励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要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为受灾同胞建设一个更加安全、更加美好的新家园。
恢复生产、灾后重建,需要统筹安排。在抓紧恢复工农业生产时,要考虑到长远的灾后重建,在地质灾害严重地区、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不能简单地立刻恢复生产,而需要科学评估和适当调整;在进行灾后重建的规划时,一定要考虑到恢复生产的迫切需要,在科学评估的前提下尽快推进,在项目安排上要更多考虑怎样才能有利于进一步改善这些地区今后的生产生活条件。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做好恢复重建这项紧迫而长远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解决灾区同胞当前面临的实际困难,才能确保灾区经济社会今后又好又快发展。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