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资讯
做好果畜结合这篇大文章
时间:2009-10-30 12:00:34来源:[标签:出处]作者:阿卡

  以苹果为主的果业是陕西省农业仅有的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优势产业,经过省委、省政府多年的重视和各级政府与农业部门的不懈努力,陕西苹果无论是在生产规模上还是在加工出口总量上都已稳居全国第一,陕西苹果已不仅仅是我省农业发展的骄傲,而且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名片。目前,我省果业正在全面进入以质量效益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认真思考以果畜结合为重点的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确保陕西果业不断做大做强。

  一、有机肥力不足影响果业持续健康发展

  2007年全省苹果面积已达727万亩,产量702万吨,产量占全国的1/3和世界的1/9,果品出口达7.1亿美元,占到全省出口总额的10.3%,其中浓缩果汁出口6.7亿美元,为我省外贸第一大宗商品。在苹果产业加速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要看到,本已瘠薄的黄土高原已经难以承受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化肥为主的生产投入模式,加快以畜牧业为支撑的果园有机肥投入补偿迫在眉睫。

  果业发展面临有机肥力不足的制约。目前,全省苹果“四项”关键技术中“大改形”、“强拉枝”两项技术得到基本普及,技术到位率已达80%左右,全省优果率已达70%左右。但随着其他生产制约因素的不断改观,果园肥力尤其是有机肥力不足在果业生产中的制约力越来越突出。根据调查,全省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在1%左右,明显偏低。国外主要苹果生产国家的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在3%以上,日本、新西兰果园有机质含量高达4%-8%。我省要建设300万亩绿色果品基地,大力发展符合欧盟、北美等发达国家认证的出口鲜食果品基地和有机果品基地,有机肥力不足已成为重要障碍因素。

  提高有机肥力的主要途径在畜牧业。根据测算,一般每亩果园需养猪3头左右才能满足有机肥投入的需要,而目前我省苹果主产县区普遍养畜不足,有机肥源严重短缺。2006年全省30个苹果生产基地县苹果面积568.28万亩,占全省的82%,产量574.69万吨,占全省的88.4%,但生猪存栏仅为221.59万头,只占全省的18.3%,平均每县存栏7.38万头,低于全省每县11.6万头的平均水平;出栏为241.95万头,平均每亩果园养猪只有0.43头,大力发展果区畜牧业已刻不容缓。

  二、果畜结合潜力巨大

  与全省以苹果为主的果业迅猛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全省畜牧业的发展仍为全省农业发展的“短腿”,全省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至今未能突破30%,主要畜种存栏规模均在全国20位左右,全省没有一个县能达到国家生猪大县标准。大力推进果畜结合,不仅是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提升陕西苹果总体质量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意义重大,还将可能在渭北地区培育继果业之后的又一个支柱型产业。

  果畜结合将促进陕西苹果质量大提升。据洛川县果树研究所试验测定,果园施用畜禽粪肥后,树势明显增强,苹果的主要质量指标全面提升,单果增重20.1%,硬度增加17%,可溶性固性物提高9.4%,维生素C含量增加20.9%。若全省果园均能实现有效的有机肥投入,将对促进陕西苹果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强陕西苹果品牌。

  果畜结合将促进果区农民收入大大增加。根据大量试验和农户调查,果园施用有机肥,不仅产量提高10%以上,销售价格明显高于一般苹果,而且每亩能节省化肥、农药等投入150-300元(老幼果园不同),亩综合效益一般在1000-1300元。若按每亩增产8%、增收800元计算,则全省苹果普遍施用有机肥后,每年可增产苹果70万吨,相当于每年再造一个洛川县;每年可增收40亿元,相当于果区农民人均增收530元。

  果畜结合将促进果区产业大升级。若按每亩养猪3头计算,全省730万亩苹果即需养猪2200万头,减去现有存栏300万头,尚需新增1900万头,加上我省现有存栏,可达3100万头,足以使我省成为全国生猪大省(全国生猪存栏超过3000万头的只有四川、河南、湖南、河北4个省),洛川、旬邑、白水、礼泉、澄城等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苹果大县,将会成为年出栏百万头以上的生猪大县,使生猪与苹果一起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三、按照现代农业的思维发展果区畜牧业

  农业发展已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推动果区畜牧业发展必须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灵活运用工业化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从而实现果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坚持以建设百万头生猪大县为突破口。突出抓好洛川、白水、澄城、旬邑、礼泉等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果业大县,按照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目标,集中优势资源,在果畜结合上率先突破。具体是每县建设一个存栏纯种3000头年出栏二元基础母猪18000头的种猪扩繁场,配套发展100个万头规模养殖村。争取到2012年在果区建成10个出栏百万头生猪的果业大县,果畜两大产业紧密结合,果业产业化发展有质的飞跃,使渭北地区成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果畜结合示范产业带。

  坚持走自繁自育的规模化发展之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避免过去工作方法上的“人海战术”,不搞户户养猪,不求有园皆畜,推动以规模仔猪繁育场为龙头、以规模养殖大户为支撑、以村为单位的万头生猪自繁自育养殖模式。具体是,村建一个存栏基础母猪600头年出栏商品仔猪10000头的商品代仔猪繁育场,配套发展50-100个存栏规模50-100头年出栏100-200头育肥猪的规模养殖户。这样既可保证面积在3000亩左右的果业专业村基本实现一亩苹果3头猪的有机肥源建设标准,又可避免分散养猪给农民带来的管理技术、疫病控制等兼业经营风险,实现专业化经营,创造最大效益。

  坚持以企业为主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在市场经济不断成熟的今天,企业正在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力推动者,只有把产业的发展纳入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产业化链条里,才能最大程度规避市场风险,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果畜产业的结合上,要将省内外相关大型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的重要力量,引导、支持其参与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形成与农户紧密型的生产合作关系。重点推广以“整进整出、专业育肥”为特征的正大模式、以“自繁自育、适度规模”为特征的本香模式等较为成熟的龙头企业带农户模式,支持双汇、雨润等大型肉食品加工企业在果区建立规模化种猪繁育场和专业育肥场,支持有专业基础的民营企业进入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政府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把产业发展的模式由过去的政府推动农民变为企业带动农民,加速果畜产业结合步伐。

  (作者系:陕西省农业厅厅长)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